胡颓子,别名:蒲颓子、半含春、卢都子、雀儿酥、甜棒子、牛奶子根、石滚子、四枣、半春子、柿模、三月枣、羊奶子,拉丁文名:Elaeagnus pungens Thunb. 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常绿直立灌木,高3-4米,具刺,刺顶生或腋生,长20-40毫米,有时较短,深褐色;幼枝微扁棱形,密被锈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具光泽。叶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稀矩圆形,长5-10厘米,宽1.8-5厘米,两端钝形或基部圆形,边缘微反卷或皱波状,上面幼时具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具光泽,干燥后褐绿色或褐色,下面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果核内面具白色丝状棉毛;花期9-12月,果期次年4-6月。果熟时味甜可食。根、叶、果实均供药用,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胡颓子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萜类、生物碱、黄酮等;药理活性主要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脂质氧化、抗炎镇痛、免疫等。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灌木或乔木,稀为藤本,被银白色或褐色至锈色盾形鳞片,有的有星状绒毛,其中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e L.)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品种。常绿或落叶直立灌木或攀援藤本,稀乔木,有刺或无刺,全体被银白色或褐色至锈盾形鳞片或星状绒毛。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羽状叶脉,具柄,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稀杂性。
胡颓子根是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根,具有止咳、止血、祛风、利湿、消积滞、利咽喉的功效。干燥的根呈圆柱形,弯曲,一般多截成30~35厘米长的段落,粗细不一,粗根直径3~3.5厘米,细根直径达1厘米。它的外表为土黄色,根皮剥落后,会露出黄白色的木质部。此外,它还具有质地坚硬,横断面纤维性强,中心色较深的特点,并可以入药,具有止咳、止血、祛风、利湿等功效。在四川地区,它和木半夏的根同称牛奶子根,并同等使用。
养护:
胡颓子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半阴,耐干旱,稍耐水湿。制作好的盆景生长季节可放在室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夏季高温时适当遮光,以避免烈日曝晒,浇水掌握“见干见湿”,经常向植株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叶色润泽。生长期每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以磷钾肥为主的复合肥,肥料中氮肥含量不宜过多,否则植株枝叶繁茂,却开花稀少。胡颓子耐寒能力不是太强,冬季可将花盆埋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也可在光照充足,不低于0℃的冷室内越冬,冬季可适当减少浇水,但盆土也不能过于干燥。每3年换盆一次,宜在疏松肥沃,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生长更好,可用园土、腐殖土、掺少量腐熟的饼肥等有机肥混和配制,并放几块碎骨等磷钾肥做基肥。
(一)植物学知识
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常绿灌木,小枝有锈褐色鳞片,通常有棘刺。单叶互生,革质,椭园形,边缘波状而常内曲,背面银白色鳞片并有锈褐色斑点。秋季10月开银白色花,翌年5月果成熟,椭圆形,呈红色,味甘可食。 喜光,耐半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耐干旱,亦耐水湿;中性土、微酸性土均可生长。
(二)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胡颓子主要用播种、扦插法繁殖。播种可于5月份胡颓子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处理,曝晒脱粒后及时播种,苗圃地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并进行土壤消毒。整细耕耘,播后覆上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盖以稻草,浇一次跑马水。 夏插宜在5~6月梅雨季节进行,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粗壮春梢为插穗,长约10厘米左右,带踵,留叶2~4片左右,用萘乙酸500ppm溶液快浸即插,插入深度约12,用指把周围土压实,浇透水,随即搭棚遮荫,保持土层湿润,极易成活,第二年春季即可移植。
(三)上盆过程
选盆:胡颓子以釉陶盆或紫砂陶盆为宜,形状依树桩而定,一般以较浅或中深的长方形、椭圆形盆为好。盆的颜色可选浅黄色,和红果绿叶形成对照映衬,可使桩景更加赏心悦目。
用土:胡颓子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盆栽以熟化的田园土、河塘土掺拌沙土或适量的砻糠灰为好,亦可用疏松肥沃的腐殖土。
栽种:宜在春季3~4月萌芽前上盆,秋季亦可。栽时要整理根系,用土把侧根、须根壅实,盆底要垫空,浇透水,置荫处养护,半月后再逐渐移至光照处。
(四)整姿技术
加工:胡颓子的加工造型可采用粗扎结合粗剪相辅进行,攀扎用金属丝和棕丝均可。攀扎时间宜在花前进行为好,将主干和主枝稍作攀扎,小枝则以修剪为主。
树形:胡颓子盆景制作,适于造成自然树形,常见的有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等树形,颇具古朴苍雅之韵味,是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制作盆景的主要树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