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树原产中国,分布于东起海滨,西至甘肃,南始云南,北到长城的广大区域内,辽宁、内蒙、新疆等省区引种试栽,均可良好生长。在汉代人们不仅大面积栽培楸树,且能从楸树经营中得到丰厚收入。古时人们还有栽楸树以作财产遗传子孙后代的习惯。
小乔木,高8-12米。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5厘米,宽达8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截形,阔楔形或心形,有时基部具有1-2牙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无毛;叶柄长2-8厘米。
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2-12朵。花萼蕾时圆球形,2唇开裂,顶端有;2尖齿。花冠淡红色,内面具有2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长3-3.5厘米。
蒴果线形,长25-45厘米,宽约6毫米。种子狭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厘米,两端生长毛。花期5-6月,果期6-10月。
冬季和春季均可进行,芽接从春季到晚秋均可进行。冬季利用农闲时间,挖出梓砧在室内嫁接,接后在室内或窑内堆放整齐,湿砂贮藏,促进其接口愈合。早春转入圃地定植,株行距1×0 4m,每亩1500~2000株。春季“清明”前后嫁接为好。在苗圃地随平茬,随嫁接,随封土,嫁接成活率一般在90%左右。
嫁接方法:
嫁接以劈接和芽接为主。劈接时先将接穗留一轮芽,在芽上25px和下部3~125px处剪下,下部修成楔形含入口中待接。将梓砧距地表3~125px处剪去,选光滑面沿髓心劈开3~125px深,拔刀时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接穗插入刀口。注意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对好。若砧木和接穗夹的不紧牢,可用麻绳和塑料条捆绑,然后用湿土封好伤口。10~15天即可萌芽抽梢。芽接以嵌芽接为主。
楸树枝干挺拔,楸花淡红素雅,自古以来楸树就广泛栽植于皇宫庭院,胜景名园之中,如北京的故宫、北海、颐和园、大觉寺等游览圣地和名寺古刹到处可见百年以上的古楸树苍劲挺拔的风姿。楸树用于绿化的类型如密毛灰楸、灰楸、三裂楸、光叶楸等,或树形优美、花大色艳作园林观赏;或叶被密毛、皮糙枝密,有利于隔音、减声、防噪、滞尘,此类型分别在叶、花、枝、果、树皮、冠形方面独具风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
楸树叶、树皮、种子均为中草药,有收敛止血,祛湿止痛之效。种子含有枸橼酸和碱盐,是治疗肾脏病、湿性腹膜炎、外肿性脚气病的良药。根、皮煮汤汁,外部涂洗治瘘疮及一切肿毒。
楸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嫩叶可食,花可炒菜或提炼芳香油。明代鲍山《野菜博录》中记载:食法,采花炸熟,油盐调食。或晒干、炸食、炒食皆可。也可作饲料,宋代苏轼《格致粗谈》记述:桐梓二树,花叶饲猪,立即肥大,且易养。
楸树根系发达,属深根性树种。5年生楸树高6.8米,胸径10厘米,主根深达90厘米,根幅1.3×1.5米。大于桑树、刺槐、柽柳、香椿、白腊等树种。因此固土防风能力强,耐寒耐旱,是农田、铁路、公路、沟坎、河道防护的优良树种。此外,楸树树冠茂密,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能净化空气,是绿化城市改善环境的优良树种。有较强的消声、尘、吸毒能力。村镇、厂矿、住宅、路旁广植楸树,可发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楸树根系发达,属深根性树种。对于防治水土流失、阻滞风蚀、固定沙丘、保护农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楸树的根系80%以上集中在地表面4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地表耕作层内须根很少,与农作物的根系基本错开,不会与农作物争水肥。是胁地最轻的乔木树种之一,是最为理想的农田林网防护树种。楸树还较耐水湿,据试验,抗涝可达20天左右,耐积水10-15天,仍能正常生长。因此,楸树是很好的固堤护渠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