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穗竹,竿高达12米,直径6.2厘米,幼时紫绿色,在节下方有白粉,老竿绿黄色;节间最长可达37.5厘米,在有分枝一侧具沟槽,沟槽之长度可延至节间之中部乃至整个节间;节处微隆起,竿环略高于箨环;竿之每节具3枝。
竿箨脱落;箨鞘革质,背部黄绿色,无斑点,被厚白粉及较密的棕色平伏刺毛,基部刺毛尤密,竿下部箨鞘的边缘具硬纤毛;箨耳及鞘口继毛俱缺;箨舌高约3.5毫米,中部隆起,背部无毛,边缘具纤毛;箨片直立或开展,绿色带紫色,三角状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基部收缩。每小枝具2或3叶;叶鞘背部及边缘无毛;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叶舌高l—1.5毫米,先端拱形隆起,边缘具微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两面均无毛,长9一16厘米,宽9一15毫米。总状花序由2或 3稀可多至6枚小穗组成;花序柄纤细,下部为鞘状苞片所包;花序轴纤细,近于无毛;小穗柄纤细,长10一15毫米,近于无毛;小穗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7厘米,宽1.5—3毫米,含小花3—7朵:小穗轴节间长4—5毫米,内侧扁平,顶端具微纤毛;颖常为2片,第一颖小,纵脉不明显,第二颖长7—10毫米,9脉;外稃长1l—13毫米,具微糙毛,9—15脉,小横脉仅在腹面明显,先端渐尖成小尖头;内稃长7—10毫米,2 脊明显,其脊上具纤毛,先端钝圆;鳞被3,有数条细脉纹,边缘生有细纤毛;雄蕊3或 4枚;花柱1,柱头3,羽毛状。果实未见。笋期5月,花期4—5月。
短穗竹,拉丁文名: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Rendle)Keng,禾本科、短穗竹属竿散生,幼竿被倒向的白色细毛,老竿则无毛;节间圆筒形,无沟槽,或在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有沟槽,在箨环下方具白粉,以后变为黑垢,箨鞘背面绿色,老则渐变黄色,无斑点,但有白色纵条纹,以后条纹减退显紫色纵脉,被稀疏刺毛,边缘生紫色纤毛;箨耳发达,大小和形状多变化,通常椭圆形,褐棕色或绿色,下面具脉纹数条,背部被较密的细毛,边缘具较粗纤毛;,成熟果实未见。笋期5-6月,花期3-5月。生长于低海拔的平原和向阳山坡路边。
竿散生,高达2-6米,幼竿被倒向的白色细毛,老竿则无毛;节间圆筒形,无沟槽,或在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有沟槽,长7-18.5厘米,在箨环下方具白粉,以后变为黑垢,竿壁厚约3毫米,髓作横片状;竿环隆起;节内长1.5-2毫米。箨鞘背面绿色,老则渐变黄色,无斑点,但有白色纵条纹,以后条纹减退显紫色纵脉,被稀疏刺毛,边缘生紫色纤毛;箨耳发达,大小和形状多变化,通常椭圆形,褐棕色或绿色,边缘具长约3-5毫米的弯曲繸毛,后者通常浅褐色或更淡;箨舌呈拱形,褐棕色,边缘生极短的纤毛;箨片披针形或狭长披针形,绿色带紫色,向外斜举或水平展开。竿每节通常分3枝,上举,彼此长短近相等。
地下茎为单轴或复轴型。竿散生,直立;节间在有分枝一侧的基部乃至中、上部扁平或具纵沟槽;竿节在较细的竿中明显隆起,在粗竿中则较平坦,节内长(3)-5毫米;竿每节一般分3枝,有时其间还杂生有明显较细的次级枝,或在竿上部各节分枝可较多,
稀可在竿之中部为粗细近相等的5-7枝,枝通常开展(毛稃少穗竹的分枝有时紧贴主竿或上举)。竿箨早落或迟落;箨鞘革质或纸质;箨耳及鞘口繸毛均缺,稀可具小型的箨耳或少数直立的鞘口繸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带形,或为披针形以至线形,通常开展或外翻,稀可直立,有时早落。叶在每小枝为(1) 2或3片或多至10余片;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或偶可有小型的叶耳及直立的鞘口繸毛;叶片常较窄,线形至线状披针形,也可为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小横脉明显。花枝通常位于顶端具叶小枝的中部和下部之各节上,自下而上地覆以鳞片状至鞘状的苞片,然后顶生一花序;总状花序简短,常仅具小穗(1) 2或3 (6)枚
,稀可为具有小穗10枚左右的圆锥花序,花序总梗,花序轴及其分枝或小穗柄均甚纤细,无毛或在纵棱上有小刺毛或柔毛,花序在分枝处常托以鳞片状苞片;小穗多少两侧扁,含数朵至多朵小花;小穗轴易于在可孕小花下脱节,其节间为外稃长度之半或更短,在其近内稃的一侧扁平或具纵沟;颖1-3 (5)片;外稃在小穗下部者有0-5片为不孕性,其形略小而与颖相似,但各可具极小的内稃,孕性外稃具不明显的纵脉7至多条,背面具微刺毛而略粗糙,腹面的小横脉明显并常生有微柔毛,顶端渐尖而成为短芒状尖头;内稃远小于外稃,稀可在小穗上部者与其外稃近等长,但必甚狭于外稃,表面亦被微刺毛,背部具2脊,顶端钝圆或微凹,脊间和脊外至边缘各具2-4细脉;鳞被3,菱状倒披针形或长菱形,具5-7脉,两侧的2片常为不对称形,上部透明膜质,并于边缘具纤毛,向下渐增厚;雄蕊3或4 (5)枚;子房无毛,花柱1或3枚,柱头3,稀可2枚,羽毛状。
云和少穗竹(O.lanceolatum G.H.Ye et Z.P.Wang) 秆高约4.5m径2-3cm,节间长达26cm,幼秆初紫绿色,节下具白粉,节内长约3mm。箨鞘早落,深绿色,具淡黄。
秆高约4.5m径2-3cm,节间长达26cm,幼秆初紫绿色,节下具白粉,节内长约3mm。箨鞘早落,深绿色,具淡黄绿色脉纹,边缘无缘毛,顶部紫色,干后淡棕色,边缘暗灰色,背面具褐色刺毛,毛脱落后呈乳头状突起;箨耳及刚毛缺如;箨舌紫色,弓形, 背面近无毛,边缘微波状且无缘毛;箨叶披针形,深绿色,顶端微紫色,开展或反转,基部渐渐向中间收缩,顶端渐尖,边缘具缘毛。每节分枝3枚,开展。小枝,具叶2-3枚,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 16cm, 宽1.6cm。
毛稃少穗竹主要产于海南南丰附近,所以又名南丰竹,属于禾本科植物,常成片生长。毛稃少穗竹通常高达5米,竹竿直径为1.5厘米,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无果实。
竿高达5米,直径1.5厘米,在节下方具白粉;节间最初有毛茸,最后变为无毛;节中度隆起;竿各节最初分3枝,稀可多至4枝或少至1枝,枝的基部紧贴主竿或斜上举,居中的一枝明显较粗长。箨鞘多少迟落,基部具向下的小刺毛,背部近于平滑无毛,先端及边缘具贴生的疣基刺毛,毛脱落后留有疣基;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高l一2毫米,背面具小硬毛,先端截形或微凹,边缘具纤毛或否;箨片易落,直立或外翻,披针形,两面均生有向上的小刺毛。每小枝具5—9叶;叶鞘之背部及边缘均无毛或近于无毛;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叶舌高不超过1.5毫米,背面粗糙,先端截形;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5—17厘米,宽8—12毫米,
两面近于无毛。花序总状,稀为圆锥状,具小穗3—5枚;花序柄纤细,其中、下部覆以鞘状苞片,在幼嫩的开花植株中,花序常从叶枝顶端伸出;小穗柄细长,长5—15毫米,无毛或部分地被粗毛或在棱上具粗硬毛;小穗长达7厘米,一般长为4厘米,形窄狭,宽约2毫米,常含小花6—8朵;小穗轴节间长为外稃之半,顶端具纤毛;颖3至数片,第一颖小形,其余的向上逐渐增大;不孕外稃l至数片,小于孕性外稃而与颖相似,由于较小的颖及不孕外稃存在,使小穗下部明显较细,孕性外稃长7.5毫米,稀可长达8—9毫米,纵脉及小横脉均不明显,先端渐尖呈小尖头,内稃小于外稃,或在小穗上部的小花中两者等长或较外稃稍长,但仍较狭于外稃,先端钝,脊上密生长纤毛;鳞被长2—3毫米;雄蕊3;柱头3,稀可2或4枚,羽毛状。果实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