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园林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园林网
百科 www.ylmm.com/baike/

上手机做生意

  • 手机版园林网

  • 园林网微信

甘菊花是否就是一般的菊花

甘菊甘菊花是否就是一般的菊花

在植物学里,甘菊是菊花的一种,拉丁学名是Dendranthema lavan-dulaefolium,和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 是同属不同种的两种花卉。 不过中药里面所称的甘菊花就是泛指的可以入药的菊花了,也就是几种特殊培植专供药用的菊花的统称,大些的中药店里都有卖的。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所谓的野生菊花,品质无法保证的。 至于甘菊花的功效,主要是散风去火,清热解毒。


甘菊花茶

甘菊花具有帮助睡眠,润泽肌肤的功效,也可改善女性经前不适。促进睡眠的花草茶,具有帮助,润泽肌肤的功效,也可改善女性经前不适。


《明一统志》说甘菊的特征是“基短花大,味甘美,异于他菊”。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说,甘菊,唯产于菊潭(即菊水)者为佳。可见甘菊不只是菊水一带才独有。对甘菊茶陆游有诗曰:“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从陆游这两句诗可见我国古代已有以菊代茶的习惯了。味微苦、甘香,具有帮助睡眠,润泽肌肤的功效,也可改善女性经前不适。可消除各种不适所引起的酸痛,

退肝火,消除眼睛疲劳。可治长期便秘,消除莫名紧张,眼睛疲劳,润肺、养生。利于肝机能养护、神经质、痉挛。可消除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以及偏头痛,且对胃及腹部神经有所助益。明目、退肝火,治疗失眠,降低血压,可增强活力、提神。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科学家在甘菊花油中发现了抗氧化物和一些有抑制微生物滋生功能的元素。这说明引用甘菊茶有长期保健作用。

花名:甘菊花


学名:Matricariarecutita


英 文 名:Camomile


科名: 甘菊花属于菊科


摘取部位:花朵


产地:甘菊花产于鄂东各地、广西、福建、云南、浙江


具有帮助睡眠,润泽肌肤的功效,也可改善女性经前不适。促进睡眠的花草茶,具有帮助,润泽肌肤的功效,也可改善女性经前不适。


甘菊花与杭白菊

1、甘菊花又名:甘菊、野菊花、山菊花、野黄菊花、苦薏。分布较为广泛,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出产,野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路边。

2、杭菊花是白菊的一种,又称“杭白菊”,因原产于杭州等地,所以叫做杭菊花,并不是野菊花。

药物别名: 滁菊、毫菊、杭菊、杯菊、贡菊。

说 明: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3、两种菊花,作用相似,稍有不同。杭菊花长于疏散风热,甘菊花也就是野菊花长于清热解毒。


甘菊花和菊花效果一样吗

不是所有的菊花都可以食用

菊花因产地不同可分为杭菊花、滁菊花、亳菊花等;

古人有“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之说。菊花既是中药,也能当保健品食用,毒副作用极小。而野菊

性苦寒,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时,会伤及脾胃阳气,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大便稀溏等不良反应,脾胃虚寒者及孕妇都不宜用。所以菊花与野菊花在临床应用时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替代。


菊花和甘菊花有什么区别

菊科的花卉,在中国有近3000种,人们把常见的菊科花卉简称为菊花。甘菊则是菊科花卉中的一个品种。

用洋甘菊泡茶喝功效明显吗?

有的。

适合喝此茶的人:

加班或熬夜学习,爱美女士,常常头痛、牙痛的朋友们

不宜喝此茶的人:孕妇(洋甘菊有通经之功效,所以最好慎用洋甘菊花草茶。)


洋甘菊花草茶的功效与作用:

一:养生润肺、消除神经痛及眼睛疲劳,减缓因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偏头痛,也能缓和长期便秘、支气管炎与腹泻,消解牙痛等症状。

二:健胃、消炎杀茵,现代医学也发现其有益于预防胃溃疡、缓和胃部紧张。

三:具有静心舒眠的功效,能消除紧张,让人情绪稳定、帮助睡眠、抵抗焦虑的作用。

四:具有健胃清肝明目、能调整肌肤肤色,提高肌肤亮度,尤其是对过敏性皮肤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常喝洋甘菊花草茶还具有降压的功效。

此外,洋甘菊花草茶与玫瑰花茶一样具有缓解痛经的功效,所以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可以喝点洋甘菊花草茶。


甘菊的功效与使用

甘菊(学名: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 (Fisch.ex Trautv.) Ling et Shih):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茎。茎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仅上部伞房状花序分枝。茎枝有稀疏的柔毛,但上部及花序梗上的毛稍多。基部和下部叶花期脱落。


甘菊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忌遮荫。耐寒,稍耐旱,怕水涝,喜肥。生山坡、岩石上、河谷、河岸、荒地及黄土丘陵地,海拔630-2800米。

最适生长温度20℃左右,在0-10℃以下能生长,花期能耐-4℃,根可耐-16~-17℃的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地热高燥,背风向阳,疏松肥沃,含丰富的腐殖质,排水良好,pH6-8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可与早玉米、桑、蚕豆、烟草、油菜、大蒜、小麦间套作。粘重土、低洼积水地不宜栽种。


产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东部)、江西、江苏、浙江、四川、湖北及云南。生山坡、岩石上、河谷、河岸、荒地及黄土丘陵地,海拔630-2800米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

饮用

冲泡方式:可取菊花5-8朵(或3-5朵配少许茶叶)置于饮杯中,加入冰糖少许。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饮用最佳。

甘菊

甘菊

《明一统志》说甘菊的特征是“基短花大,味甘美,异于他菊”。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说,甘菊,唯产于菊潭(即菊水)者为佳。可见甘菊是菊水一带才独有。对甘菊茶陆游有诗曰:“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从陆游这两句诗可见中国古代已有以菊代茶的习惯了。味微苦、甘香,具有帮助睡眠,润泽肌肤的功效,也可改善女性经前不适。可消除各种不适所引起的酸痛,退肝火,消除眼睛疲劳。可治长期便秘,消除莫名紧张,眼睛疲劳,润肺、养生。利于肝机能养护、神经质、痉挛。可消除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以及偏头痛,且对胃及腹部神经有所助益。明目、退肝火,治疗失眠,降低血压,可增强活力、提神。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科学家在甘菊花油中发现了抗氧化物和一些有抑制微生物滋生功能的元素。这说明引用甘菊茶有长期保健作用。

药用

功能主治

《本草衍义补遗》

甘菊,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

《纲目》

甘菊,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



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本草经疏》

甘菊专制凤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人心、小肠,甘人脾、胃,平辛走肝、胆,兼入沛与大肠。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药先人肝,肝开窍于目,风为阳邪,势必走上,血虚则热,热则生风,风火相搏故也。腰痛去来陶陶者,乃血虚气滞之候,苦以泄滞结,甘以益血脉,辛平以散虚热也。其除胸中烦热者,心主血,虚则病烦,阴虚则热收于内,故热在胸中,血益则阴生,阴生则烦止,苦辛能泄热,故烦热并解。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验也。生捣最治疗疮,血线疔尤为要药,疗者风火之毒也。

《药品化》

甘菊,取白色者,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至清之品。《经》曰,治温以清。凡病热退,其气尚温,以此同桑皮理头痛,除余邪。佐黄蔑治眼昏,去翳障。助沙参疔肠红,止下血。领石斜、扁豆,明目聪耳,调达四肢。是以肺气虚,须用白甘菊。如黄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肺火。凡头风眩晕,鼻塞热壅,肌肤湿痹,四肢游风,肩背疼痛,皆繇肺气热,以此清顺肺金,且清金则肝木有制。又治暴赤眼肿、目痛泪出。是以清肺热须用黄甘菊。

《本草新编》

甘甘菊,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惟目痛骤用之,成功甚速,余则俱于缓始能取效也。近人多种菊,而不知滋补之方问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需,以为明目也。然而甘菊不单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阳明之胃火。盖阳明内热,必宜阴寒之药以泻之,如石膏、知母之类,然石育过于大峻,未免大寒以损胃气,不若用甘甘菊至一、二两,同元参、麦冬共剂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伤胃之气也。

《本草经百种录》

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本草便读》

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日疏风而已。然虽系疏风之品,而性味甘寒,与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补肝肾药中可相需而用也。

《本草正义》

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甘菊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本经》主风头眩者,以阴虚阳浮,气火升腾,肝凤上扰之眩晕言之,非外来风邪,能令人眩也。肿痛,连上风头眩三字读。肝火直上顶巅,而为眩,为肿,为痛,阳焰直升,其势最暴。凡是头凤作痛,无非内火内风震撼不息,而甘菊能治之,非肃降静镇迥异寻常者,殆难有此力量。目如欲脱,乃肝阳内风之尤甚者。世谓头凤痛甚,至于丧明,抑知且有目珠突出,形如雀卵者。泪出亦阴虚于下,肝火上扬,真阴无摄纳之权,而风阳以疏泄为用,则迎风而泪下,此皆肝肾阴亏,而浮阳上亢为虐,惟甘菊之清苦泄降,能收摄虚阳而纳归于下,故为目科要药。又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则血热而络脉不洁,渐以积秽成腐。甘菊苦辛宣络,能理血中热毒,则污浊去而痹着之死肌可愈。石顽谓清利血脉,而痹着湿邪,得以开泄,持论甚正。惟此是冲和纯粹之品,以清经隧积淤之浊血,断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无近功,而遽疑《经》言之不可信也。《别录》谓洽腰痛去来陶陶,盖言其悠久不已之状,是亦肾阴不足,而湿邪痹着为患,故其痛续续不息。甘菊滋肾阴而清湿热,是以主之。又治胸中烦热而安肠胃,固无一非情肃泄热之功用也。甄权谓治头目风旋倒地,脑骨疼痛,则肝阳内风头痛,固有直上顶巅,脑骨如裂者,若风旋倒地,则血冲脑经,而失其知觉运动矣。又谓治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则是血热生风之症,苦泄清理,而风自息。大明谓作枕明目,叶亦明目。洁古谓养目血,去翳膜。海藏谓主肝气不足。盖亦养肝阴,滋肝血之意。虽其气味清芬,然终非肝家气药。仲醇谓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疗尤为要药。按疔是火毒,非大剂清解不可,外敷诸药如忍冬藤、马齿苋、蒲公英、草河车、芙蓉叶、青菊叶等,不过清热退肿,皆非专主之任,缨所称之血线疔,盖即红丝疔,有一痕红晕,自疮口上窜,直过时膝者。治皆以内服清解为主。但知外治,断不可恃。

甘菊清热祛湿,味苦;辛;性微寒,主治湿热黄疸。(《中华本草》)

名家论述

1、《别录》:甘菊,生雍州川泽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

2、陶弘景: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一种青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其花正相似,难以甘、苦别之尔。南阳郦县最多,今近道处处有,取种之便得。又有白菊,茎叶都相似,唯花白,五月取,亦主凤眩,能令头不白。

3、《本草图经》:南阳菊亦有两种:白菊,叶大似艾叶,茎青,根细,花白,蕊黄:其黄菊,叶似茼蒿,花蕊都黄。然今服饵家多用白者。南京又有一种,开小花,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云人药亦佳。唐《天宝单方图》载白菊云。元生南阳山谷及田野中,颍川人呼为回蜂菊,汝南名茶苦蒿,上党及建安郡、顺政郡并名羊欢草,河内名地薇蒿,诸郡皆有。


甘菊

4、《本草衍义》:甘菊,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月令》所谓菊有黄花者也。又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皆《医经》不用。专治头目风热,今多收之作枕。

5、《日用本草》:花大而香者为甘菊,花小而黄者为黄菊,花小而气恶者为野菊。

6、《纲目》:菊之品九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宋人刘蒙泉、范至能、史正志皆有《菊谱》亦不能尽收也。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其花有于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菊谱》所载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矣。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其花细碎,品不甚高,蕊如蜂窠,中有细子,亦可捺种,嫩叶及花旨可食。白甘菊稍大,味不甚甘,亦秋月采之。《神农本草经》言甘菊味苦,《别录》言甘菊味甘,诸家以甘者为菊,苦有为苦薏,惟取甘者人药。谨按张华《博物志》言,菊有两种,苗花如一,惟味小异,苦者不中食。范至能《谱序》言,惟甘菊一种可食,仍人药饵,其余黄、白二花,皆味苦,虽不可饵,皆可入药,其治头风,则白者尤良。据此二说,则是菊类自有甘、苦二种,食品须用甘菊,人药则诸菊皆可,但不得用野菊名苦薏者尔。故景焕《牧竖闲谈》云:真菊延龄,野菊泄人,正如黄精益寿,钩吻杀人之意。

甘菊繁殖栽培病虫害

繁殖栽培技术药用菊主要用扦插、分株繁殖。

扦插繁殖、育苗移栽法: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截取母株的幼枝作插穗,随剪随插,插穗长10-12cm,顶端留2片叶,除去下部2-3节的叶片,插入土中5cm,顶端露出3cm,按行距24cm开沟,沟深14cm,每隔15-20cm,扦插1株,覆土压实,浇水。扦插后要遮荫,经常浇水保湿,松土除草,每隔半月施稀人粪尿1次,约经15-20d生根,待生长健壮后即可移栽。赤可使用两次扦插法,使稀栽推迟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分株繁殖:11月选优良植株,收花后割除残茎,培土越冬。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待新苗长至15cm高,选择阴天,挖掘母株,将健壮带有白根的幼苗,适当煎去枝叶,按行株距40cm×40cm开穴,每穴栽1-2株,煎去顶端,填土压实,浇水。

栽培技术

生长期间需中耕除草3-4次,每隔半月1次,后两次中耕除草结合培土。苗高30-40cm进行打顶,第2次在6月底,第3次不迟至7月。菊花喜肥,但应控制施氮肥,以免徒长,遭病虫为家。一般在幼苗成活后施稀人粪尿或尿素,开始分枝时施人畜粪及腐熟饼肥,9月施浓粪肥,增加过磷酸钙,施肥应亥集中在中期。生长前期少浇水,是旱浇水,9月孕蕾期注意防旱。雨季要排除积水,以防烂根。春、夏季采收,切段晒干。

病虫防治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叶枯病,

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发病实期摘除病叶,中用1:1:10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雾。

根腐病,6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病,可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注。锈病可用敌锈钠97%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射。

另有白粉病、霜霉病、黄萎病等为害。虫害有棉蚜、大青叶跳甲、菊天牛、瘿蟥、斜纹夜蛾、地老虎等为害。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