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广西西南部海拔800米左右山区,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大青山。
形态特征:
竿高6米,直径3.5厘米,新竿深绿色,密被白色短刺毛,无白粉,仅在节下方有白粉环,老竿绿色或灰绿色;竿中部节问长25—40厘米,竿壁较厚,中空小,竿髓微呈屑状;竿环甚隆起;竿每节分3枝,有时为,1或2枝,枝斜上举而伸展,枝环隆起呈曲膝状。箨鞘脱落性,背部桔黄色,被白粉,密被簇生状的棕色小刺毛,毛易脱落,渐变为近无毛;箨耳发达,半圆形,宽1厘米,高5—7毫米,两面有棕色短毛,继毛开展呈放射状,卷曲,长叶1—1.5厘米;箨舌极短矮,高1-2毫米,先端密被极短的纤毛;箨片绿色,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直立,基部向内收窄,两面均被短刺毛。末级小枝具4—7叶;叶鞘无毛;叶耳小,其继毛直立,易落;叶片亦为小形,呈带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4厘米,宽1-1.5厘米,两面无毛,但下表面呈粉绿色,次脉3—4对,小横脉明显。花未见。笋期4月。
生长习性:
多生于荒山坡地上。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