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香港和广东广州有栽培。
形态特征:
竿高约8米,直径4—6厘米,梢端下垂;节间长25—30厘米,近于无毛,幼时被厚白粉,竿下部各节和节的下方均环生一圈棕色绢毛而无气根;分枝常自竿的第十节左右开始,以数枝簇生,主枝较粗长,在竿下部的分枝稍向下弯曲。箨鞘早落性,背面密被暗棕色贴生的小刺毛,近内侧边缘常有数条黄白色纵条纹,干时背面肋纹常不明显;箨耳缺或甚小,存在时为椭圆形至长圆形,或有时为窄倒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边缘生有细燧毛:箨舌高约4毫米,先端作宽弧形拱起,边缘被流苏状短毛,长约1-2毫米;箨片外翻,披针形,基部两侧向外延伸成一细窄条与箨耳相连。末级小枝具5—7叶;叶鞘无毛;叶耳常缺;叶舌高约1毫米,先端近呈圆弧形,边缘具细齿裂;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3—20厘米,宽25—33毫米,两面无毛。花果未见。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