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原产于东南非。它广泛分布于塞内加尔、苏丹、南非的广大非洲地区。现在美国的东南部及加州灌区,澳大利亚之昆士兰,南美之巴西、乌拉圭和阿根廷;亚洲之印尼、菲律宾等国均有种植或已逸为野生。我国台湾省从1913年即从菲律宾引人种植,并在全省推广应用。近年来,广西、海南等省(区)巳引人种植,各种性状表现良好。
形态特征:
多年生疏丛型禾草,具匍匐枝。秆坚硬,稍压扁,高100-150cm;叶期短于节间,无毛,仅鞘口具柔毛;叶舌长约lmm,具细纤毛;叶片长达30cm,宽3-10mm,两面甚粗糙。指状花序数枚,簇生于秆顶,长6-24cm;小穗灰绿色,长4一4.5mm;颖膜质,具1脉,第一颖长Zmm,第二颖长3mm;第一外稃长3-3.5mm,基盘及边脉被柔毛,脊的两侧有短毛,芒自近顶端以下伸出,长约4mm;内稃顶端微凹,稍短于外稃,不孕外稃2-3枚,其第一枚较狭窄,先端尖微凹(图11).染色体 2n=20,40。其主要品种有大非洲虎尾草(Gian- Rhodes或称MpowapwaRhodes),对霜冻甚敏感;Katambora非洲虎尾草,比较耐霜冻;Nzoia非洲虎尾草为非洲肯尼亚的一个品种(图11)。
地理分布:非洲虎尾草,原产于东南非。它广泛分布于塞内加尔、苏丹、南非的广大非洲地区。现在美国的东南部及加州灌区,澳大利亚之昆士兰,南美之巴西、乌拉圭和阿根廷;亚洲之印尼、菲律宾等国均有种植或已逸为野生。我国台湾省从1913年即从菲律宾引人种植,并在全省推广应用。近年来,广西、海南等省(区)巳引人种植,各种性状表现良好。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