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原产日本本州西南部。我国台湾省庭园中栽培较早,供观赏。我国其他大城市的植物园中也有栽培。
形态特征:
竿高3—9米,幼竿绿色,老则为紫褐色;节间长10—30厘米,直径1—4厘米,中空,无毛,圆筒形,但在有分枝之一侧稍扁平;竿壁薄;节处隆起;竿每节通常具3枝,以后可增至8枝簇生。箨鞘无毛,但在基底处生有向下的短柔毛;箨耳不发达;箨舌矮,高仅1—1.5毫米,先端截形,具长为3毫米的纤毛而呈流苏状;鞘口缝毛存在,其数少;箨片狭长披针形,先端锐尖。末级小叶具3—7(10)叶;叶鞘长约4厘米,疏生短柔毛;叶耳不显著;鞘口继毛多条;叶舌高1-1.5毫米,先端截形;叶片窄披针形,长8—20厘米,宽1.5—2.5厘米,厚纸质,无毛或有时在下表面近基部处被柔毛,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广楔形,次脉6—8对,再次脉5或6条,小横脉存在,叶缘具粗糙的小锯齿;叶柄短。花枝上的佛焰苞卵形至披针形,革质,无毛,长3.5—4厘米,其顶端的缩小叶呈锥状,长约5毫米,佛焰苞托着假小穗1(2)枚;小穗细窄圆柱形,长5—10厘米,共生有3—6朵小花,惟在基部还托有1苞片;小穗轴节间长约1厘米,多少被毛;颖通常不存在,稀可1或2片;外稃卵形至广披针形,长1.5—3厘米,革质,被微毛,具多脉(约为20条),并有小横脉,先端具芒状小尖头;内稃广披针形,长18—20毫米,先端2齿裂,背部2脊间具3脉,脊外至边缘各有5脉,脊上及齿裂边缘均生有纤毛;鳞被倒卵形,长约5毫米,后方的1片较窄,边缘均生纤毛,基部有脉纹3或4条;花丝长达2厘米,花药黄色,长约11毫米;子房圆柱形,先端渐细,无毛,长约4毫米;花柱长约4毫米;柱头3,羽毛状。颖果未见。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