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尾草和狗尾草的区别
叶子的区别:
1、形状不一样:狗的是线状披针形,狼的是线形,也就是说狗的是上下不一样粗的,而狼的是上下一边粗。
2、长度也不一样,狗4-30厘米,狼30-60厘米。
刚毛的区别:
1、长度不一样:狗的刚毛长0.4-1厘米,狼的刚毛长1-1.5厘米。
2、颜色不一样:狗的绿色黄褐色为多,狼的多为紫色。
再总结一下:狗尾巴草的叶子短粗毛毛也短,狼尾巴草的叶子细长毛毛也长。
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 Spreng.),多年生。须根较粗壮。秆直立,丛生,在花序下密生柔毛。叶鞘光滑,两侧压扁,秆上部者长于节间;叶舌具长约2.5毫米纤毛;叶片线形,先端长渐尖,基部生疣毛。圆锥花序直立;主轴密生柔毛;总梗长2-3(-5)毫米;刚毛粗糙,淡绿色或紫色;小穗通常单生,偶有双生,线状披针形;花药顶端无毫毛;花柱基部联合。颖果长圆形,长约3.5毫米。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为上下表皮不同;上表皮脉间细胞2-4行为长筒状、有波纹、壁薄的长细胞;下表皮脉间5-9行为长筒形,壁厚。花果期夏秋季。
中国自东北、华北经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区均有分布;多生于海拔50-3 200米的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日本、印度、朝鲜、缅甸、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大洋洲及非洲也有分布。
可作饲料;也是编织或造纸的原料;也常作为土法打油的油杷子;也可作固堤防沙植物
栽培技术
移栽
狼尾草一般采用条播,亩播量0.7-1.0公斤,行距50厘米;也可以育苗移栽,5-6张叶片时移栽到大田。移栽密度为每亩4000-5000株。行距45厘米,株距20-25厘米。为了防治蚂蚁等地下害虫对种子或幼苗危害,必须用农药拌种或施毒土。狼尾草苗期生长慢,常易被杂草侵入,及时进行中耕除草2次,促进早发分蘖。一旦开始分蘖即可迅速生长。苗期要争取全苗,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溉。[4]
施肥
狼尾草是一种需肥较多的牧草,只有在高施肥量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它的生产潜力,一般每亩使用优质有机肥1500公斤,缺磷的土壤,亩施过磷酸钙15-20公斤作基肥,每次刈割后都要施追肥一次,每亩使用尿素5公斤(或其它氮肥、人畜粪尿)作追肥。刈割利用:作青饲料时,一般在拔节后刈割,刈割高度依饲养对象而定,饲喂鱼、兔、鹅(或猪)植株70-80厘米时,几乎全是叶片;饲喂牛、羊时,株高一般为1-1.3米,刈割留茬高度10-15厘米,切忌齐地割,否则会影响再长。如留茬过高,从节芽发生的分枝生长不壮也会影响产量。不要在阴雨天刈割,否则会造成严重缺株而减产。调制青贮料在抽穗后刈割,调制方法与玉米相同。[4]
病害
狼尾草因其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发生。
狼尾草病虫害防治
危害防治
主要危害
与农物争夺水分、养分和光能。杂草根系发达,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很强,而且生长优势强,耗水、耗肥常超过作物生长的消耗。杂草的生长优势强,株高常高出作物,影响作物对光能利用和光合作,干扰并限制作物的生长。
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杂草较多的农田,其除草的用工量消耗多,同时由于大量用工,增加了生产成本。[6]
防治措施
物理除草。最常用的是利用地膜覆盖,提高地膜和土表温度,烫死杂草幼苗,或抑制杂草生长。
土壤耕作。利用犁、耙、中耕机等农具,在不同时间和季节进行耕作,对杂草有杀除作用。[
主要价值
药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明目。用于肺热咳嗽,咯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1.《分类草药性》:治疮毒,咳嗽,通经散寒。
2.《四川中药志》:清肺热,止咳,通经络,治疮毒。
全草、根(狼尾草):甘,平。明目,散血。用于目赤肿痛。根:甘,平。清肺止咳,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咯血,疮毒。
饲料
狼尾草鲜草中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灰分的含量高,营养丰富,是一种高档的饲料牧草,为牛、羊、兔、鹅、鱼等动物所喜食。因其具有抗旱、抗盐、耐湿、无病害发生、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生长迅速等优点,在中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浙江等南方省份已大量推广栽培,作为草食畜类和鱼类良好的饲料来源。
其它
狼尾草是编织或造纸的原料;也常作为土法打油的油杷子;也可作固堤防沙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须根较粗壮。秆直立,丛生,高30-120厘米,在花序下密生柔毛。叶鞘光滑,两侧压扁,主脉呈脊,在基部者跨生状,秆上部者长于节间;叶舌具长约2.5毫米纤毛;叶片线形,长10-80厘米,宽3-8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生疣毛。
圆锥花序直立,长5-25厘米,宽1.5-3.5厘米;主轴密生柔毛;总梗长2-3(-5)毫米;刚毛粗糙,淡绿色或紫色,长1.5-3厘米;小穗通常单生,偶有双生,线状披针形,长5-8毫米;第一颖微小或缺,长1-3毫米,膜质,先端钝,脉不明显或具1脉;第二颖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具3-5脉,长约为小穗1/3-2/3;第一小花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7-11脉;第二外稃与小穗等长,披针形,具5-7脉,边缘包着同质的内稃;鳞被2,楔形;雄蕊3,花药顶端无毫毛;花柱基部联合。
颖果长圆形,长约3.5毫米。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为上下表皮不同;上表皮脉间细胞2-4行为长筒状、有波纹、壁薄的长细胞;下表皮脉间5-9行为长筒形,壁厚,有波纹长细胞与短细胞交叉排列。
生长习性
狼尾草喜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耐旱、耐湿,亦能耐半阴,且抗寒性强。适合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当气温达到20度以上时,生长速度加快。耐旱,抗倒伏,无病虫害
产地生境
中国自东北、华北经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区均有分布;日本、印度、朝鲜、缅甸、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大洋洲及非洲也有分布。多生于海拔50-3200米的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
繁殖方式
采用种子繁殖。由于种子小,幼芽顶土能力差,整地的好坏对它出苗影响很大。因此整地要精细,利于出苗。当温度稳定达到15摄氏度时播种为宜,在5月上、中匈播种,播期推迟到6月底,也能得到较高的草产量。播种时要掌握土壤水分适宜,播后覆土深度1.5厘米左右。通过播种后5-6天即可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