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原产福建,在建瓯、将乐、周宁等县均有分布。早年引入浙江龙泉,后在舟山、杭州、台州、温州、安吉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竿高9—17米,通直,直径5—10厘米,枝下高5—9米;节间圆柱形,长50—77厘米,具分枝的节间一侧下半部扁平,初为绿色被白粉,在节下方尤甚,无毛,具猪皮状微小凹纹,老竿绿黄色,无白粉亦无毛;箨环略隆起,甚窄细,无毛或具黄褐色刚毛;竿环隆起而具脊;节内长1厘米,被白粉。箨鞘革质,脱落性,三角形,先端狭窄,宽仅2—4厘米许,背面初为金黄色至淡红棕色,全部被有白粉与向下的紫褐色螫人刺毛,边缘上半部生紫褐色纤毛,下半部近无毛;箨耳发达,卵状至椭圆状,有皱褶、长11毫米,宽7—8毫米,外面被褐色粗毛,边缘具褐棕色长为5-10毫米之直立继毛;箨舌高3—5毫米,宽2—4厘米,中部有尖峰状突起,背面被褐色粗糙毛茸,先端边缘生有长为2—3毫米之褐色纤毛;箨片披针形至长三角形,长3—6厘米,绿色,无白粉,直立或外翻,先端渐尖,边缘生褐色倒生刺毛,两面无毛而有纵脉。竿每节分3枝,彼此近同粗,斜举。末级小枝具3或4叶;叶鞘长4.5厘米,光滑无毛;叶耳与鞘口继毛具缺;叶舌高2毫米,卵状,近全缘;叶片披针形,长8—13厘米,宽14—20毫米,基部钝圆,先端渐尖,并有锐尖头,上表面无毛,下表面淡绿色,基部具细柔毛,两边缘均有锯齿,次脉5或6对,小横脉可见。末级花枝侧生,长8—9厘米,共具假小穗2或3枚;假小穗长5—6厘米,含7—9朵小花,小穗柄长3-10毫米;颖1或2片,长7—12毫米,7—9脉;外稃长13毫米,11—13脉,无毛;内稃与其外稃近等长,脊上和先端生纤毛,脊间具5脉,脊外至边缘各有3脉;鳞被3,长3—4毫米,边缘生小纤毛或几无毛;雄蕊6,花柱通常长6-7毫米;子房长0.5—1毫米,花柱长2.5毫米。柱头3。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