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本种在我国云南东南至西南部各地均有分布,台湾也有栽培。
国外分布:国外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各国家几都有栽培。
形态特征:
竿高20-30米,直径20—30厘米,直立,梢端下垂或长下垂,节处不隆起;节间长30-45厘米,壁厚1—3厘米,幼时在外表被有白蜡粉;竿分枝习性高,每节分多枝,主枝常不发达。竿箨早落;箨鞘大形,厚革质,鲜时带紫色,全缘,背面贴生暗褐色刺毛;箨耳与下延之箨片基部相连,多少有些外翻,以后易脱落;箨舌显著,高6-12毫米,边缘有短卤状裂刻;箨片外翻,卵状披针形,长13—38厘米,其基部约占箨鞘顶端的4/5。末级小枝具5—15叶,叶鞘无毛;叶耳无;叶舌隆起,高1—3毫米,边缘具不整齐的齿裂;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大小变异较大,最长者可达45厘米,宽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表面幼时生有微毛,次脉8—18对,再次脉约为6条,小横脉尚明显,叶缘具小锯齿而极粗糙;叶柄长5—10毫米。花枝无叶,大型圆锥状,各节有4-12(—25)枚假小穗簇生;末级花枝的节间长1.2—1.5厘米,节下方被白粉,此外全生有锈色柔毛;小穗长1—1.5厘米,宽3—4毫米,干时呈紫色,先端渐尖,基部托以1- 2片苞片,具腋芽或上方的一片无芽,小穗共含5—8朵小花,最上方一小花不孕,成熟后在诸小花之间并不彼此疏离;颖2片,长3—4毫米;外稃广卵形,长约1米,其宽大于长(1厘米),具多脉(共约25条),背面和边缘均略具微毛,先端微具小尖头;内稃长与外稃相等,背部具2脊,两脊间宽2.5毫米,具2脉,脊外至边缘还各有一脉,脊上密生纤毛,先端钝或稍凹(最上方小花的则无脊无毛);鳞被不存在;花丝长约1厘米,花药长6.5毫米,先端以药隔伸出而渐尖;雌蕊全长为1厘米,全体被短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甚长,柱头单一,弯曲而带紫色。果实长圆形,长7—8毫米,先端钝圆,并具毛茸,略呈羽毛状。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