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特产贵州(印江、梵净山)。
形态特征:
植株高30到40厘米。根状茎直立,粗约1.5厘米,顶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3到4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膜质,褐棕色。叶簇生;叶柄长约10厘米,基部粗2到3毫米,深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基部偶有和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叶片长圆披针形,长25到30厘米,中部宽12到15厘米,先端渐尖,向基部渐变狭,二回深羽裂;羽片18到20对,互生,近平展,下部几对略短并多少斜向下,无柄,间隔3到4毫米,披针形,中部的长5到7厘米,基部宽1.5到2厘米,先端渐尖并有浅圆齿,基部截形,深羽裂;小羽片10到12对,平展,间隔1到1. 5毫米,长方形,长8到10毫米,宽4到5毫米,圆钝头或近截头并有细而密的钝齿,基部与羽轴合生,其下侧稍下延,边缘有钝锯齿。叶脉羽状,小脉4到6对,二叉,上面和主脉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长毛。叶纸质,干后褐色;叶轴禾秆色,上面有浅沟并被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被阔披针形的深棕色鳞片;羽轴禾秆色,上面被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疏被平直的仅基部偶为泡状的棕色披针形小鳞片。孢子囊群圆形,每小羽片有3到5对,生于上侧小脉近顶部,位于主脉与叶缘之间;囊群盖圆形,膜质,棕色,宿存。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