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云南北部、中部和东南部(会泽、大姚、武定、禄劝、嵩明、蒙自)。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分枝极长,具棱,幼时红色,被贴生疏柔毛。叶阔卵状心形,长9-12厘米,宽7-10厘米,先端骤渐尖,基部心形,两边耳状近半圆形,两面疏被贴生的柔毛,下面苍白色,基出脉7,侧脉1-2对,网脉密;叶柄长3-6厘米,具槽;花叶(苞片)极缩小或逐渐缩小。花序腋生,总状花序或顶生圆锥花序,总花梗细,被小疏柔毛;花柄毛发状,顶端或近顶端具2-3小苞片,基部具苞片,苞片线形,锐尖,小苞片较萼片小2倍,更狭;萼片技针形,锐尖,或近线形,等长,长约3毫米,背面被绢毛,果时萼片全部极增大狭长圆形,长约3厘米,宽4—6毫米,顶端钝,具小尖头,干膜质,具3条纵向脉及网脉,基部稍缢缩;花冠狭漏斗形,玫红色或白色,长约2厘米,先端突然开展,裂片短三角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下部,花丝毛发状,不等长,3个长的长约3—4毫米,2个短的约1.5毫米,基部不显著扩大,无乳突;花药箭形,长约2毫米;子房圆锥状,无毛,1室,2胚珠;花柱短,长约2—2.5毫米,柱头棒状,长约0.5毫米。蒴果卵形,长约6毫米。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1600-2500(-3500)米疏林或箐沟边。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