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至东部、广东。
形态特征:
高大攀援灌木(云南记录高2-3米),小枝圆柱形,灰黑色,有细棱,无毛或贴生柔毛。叶革质,卵状椭圆源长圆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宽2.5-6厘米;顶端骤然渐尖,基部宽楔形或稍钝圆,两面无毛,侧脉5-6对,至边额网结上升,网脉在背面通常不明显,有微小斑点;叶柄长;1-2(-3.5)厘米,幼时被徽柔毛。老时无毛。聚伞花序聚集成圆锥状,腋生和顶生,比叶短很多,长2-7厘米,密被锈色短柔毛,间有2叉状毛;花梗长2-5毫米,萼片近圆形,长约3毫米,外面稍密被锈色短柔毛,内萼片毛较密,胆边缘无毛和被缘毛;花冠白色,芳香,长约8毫米,深5裂,瓣中带密被黄褐色绢毛,小额片长圆形,边缘啮蚀状;花丝长约1毫米,基部扩大,花药长1.8—2毫米,圆锥状,顶端长渐尖,基部心形;雌蕊长约2毫米,子房圆柱形;柱头冠状,边缘有小裂片。浆果球形,干后黑褐色,直径约1.5厘米。
生长习性:
产海拔1200米左右的林内。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