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我国海南南部。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阿瓦,典那沙冷),老挝,泰国,越南,南至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茎圆柱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卵形或阔卵形,长6—12厘米,宽3.5-11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上面密被具瘤状基部的俯伏灰长柔毛,下面极密被卷曲的灰柔毛,侧脉11—14对,下面稍突起;叶柄长3—7.5厘米,密被灰色卷曲柔毛,具槽。总花梗长(1-)2—3.5厘米,密被灰色卷曲柔毛;花密集于梗末端呈头状花序,花柄很短或缺;苞片阔倒卵形至匙形,钝,长约8—12毫米,外面密被灰色卷曲柔毛,内面无毛;2个外萼片长圆形,钝,长约11—12毫米,第三个长约7毫米,2个内萼片长约6毫米,外面均密被灰白色柔毛,内面无毛,花冠管状钟形,长约1.5—2厘米,深5裂,粉红色至紫红色;管长10-12毫米,无毛,裂片狭卵状三角形,长5—8毫米,瓣中带密被白色柔毛;雄蕊及花柱伸出,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7毫米处,长约15毫米,向基部约1半扩大且密被腺疏柔毛,花药长圆形,长约3.5—4毫米;花盘环状,高约1.5毫米;子房无毛,2室;花柱长约20毫米,柱头头状,2浅裂。果球形,包以增大而内面红色的萼片,直径约6—8毫米,红色,种子2—1。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