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海南粗榧除主产海南省外,广东西南部信宜,广西东南部容县,云南东南部国富宁、广南、麻栗坡和南部景洪、勐海与西部龙陵,西藏东南部墨脱等地有间断分布。在海南,目前仅在尖峰岭、南茂岭、毛阳岭、毛瑞岭、扎南岭等林区保存少量植株;定安县境内间有分布记载,但现已绝迹。印度东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与西部、老挝北部、越南北部也 有分布。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干通直,高20-25米,胸径可达60-110厘米;树皮通常浅褐色或褐色,稀红紫色,裂成片状脱落。枝基部有宿存芽鳞 ,髓心中部具1树脂道。叶交互对生,两列,线形,质地较薄,中上部向上侧微弯或直,长2-4厘米,宽2.5-3.3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截形或圆形,几无柄,两面中脉隆起,上面绿色,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偶有同株;雄球花6-8聚生,圆球状,腋生,直径6-9毫米,总梗长约4-5毫米,雌球花具长梗,生于小枝基部苞腋,稀顶生,有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每苞腋着生2胚珠,胚珠生于球托之上,通常2-8个发育。种子簇生于梗端,翌年成熟,下垂,全部包于肉质假种皮中,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圆卵形,微扁,长2.2-3.2厘米,顶端有突尖,成熟时假 种皮常呈红色。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用种子繁殖。9-10月果实成熟后即可播种育苗。经204天发芽,苗圃地宜选在海拔800米的阴坡沟旁;用剥去内种皮的方法育苗,小苗宜移入容器中,置于荫棚下,待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在海拔800米左右的沟谷两旁疏林下定植。亦可用当年生小枝作插穗,经100-150ppm吲哚乙酸处理12小时后,插于以椰糠为基质的苗床上,经3-5个月即可长根成苗, 成活后宜剪干种植。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