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广东(广州)、海南常见栽培或野生,通常喜生于沟边。
国外分布: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国(均为变种)、尼泊尔、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至所罗门群岛和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也有。
形态特征:
乔木,高10-15米,无气生根。树皮灰白色;嫩枝密被黄褐色短丛卷毛。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椭圆形,长15-18厘米,宽5-9厘米,先端骤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两侧微耳状,全缘或微波状,表面绿色,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背面被黄褐色短丛卷毛,后脱落,基出脉3-5条,侧脉8-11对;叶柄长2.5-3厘米,粗壮;托叶披针形,长2- 3 厘米,膜质,黄褐色,外面被粗毛。榕果成对腋生,长椭圆状枕形,长1.5-2.5厘米,直径11-1.5厘米,无毛,成熟时橙红至鲜红色,疏生白斑,顶部微呈脐状突起,基生苞片3,圆形,边缘有睫毛;雄花、瘿花、雌花同生于一榕果内;雄花具长柄,花被片3,广卵形,雄蕊1枚,花药长椭圆形,花丝粗短;瘿花具柄,花被片合生,顶部3-4裂,子房近球形;雌花花被片与雄花同数,宽披针形,白色;瘦果近球形,表面有小瘤体。它期初夏。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