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和西藏东南部(墨脱)。生于海拔2200—2250米的山坡林 下。模式标本采自西藏
形态特征:
根状茎不明显。假鳞茎粗短,圆锥形,粗约1.5厘米,为叶鞘所包,具3枚叶。假 茎长达11厘米,粗约1厘米。叶在花期全部展开,长椭圆形,长达30厘米,宽3.5— 9.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狭为鞘状柄,边缘多少波状,具5条主脉,两面无毛。花 葶1--2个,出自叶丛中间,直立,通常高出叶层外,长30—50厘米,密被短毛;花序 柄常具1—2枚长1.5--2厘米的筒状鞘;总状花序长达12厘米,疏生2—10朵花;花 苞片宿存,草质,披针形,长0.7 2厘米,基部宽3—5毫米,先端渐尖,无毛;花梗 和子房长1.5—3厘米;子房棒状,被短毛;花粉红色;中萼片椭圆形,长1.5厘米,中 部宽7毫米,先端具细尖,具5条脉(仅中间3条脉较明显),疏被短毛;侧萼片斜卵 形,与中萼片近等长,先端具细尖,具5条脉(中间3条脉较明显),疏被短毛;花瓣 线形,长1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急尖,具3条脉,仅中脉较明显,无毛;唇瓣基 部与整个蕊柱翅合生,3裂;侧裂卵状三角形,先端近锐尖,前端边缘有时疏生齿,两 侧裂片先端之间相距8毫米;中裂片倒卵状楔形,长6毫米,中部以上宽6毫米,先端 近圆形并具短尖,边缘具流苏,无毛;唇盘上具3条纵脊;距圆筒形,近劲直,长约 1.5厘米,中部粗约2毫米,向末端变狭,末端钝,外面疏被毛;蕊柱粗短,长约5毫 米;蕊柱翅在蕊柱上端向前扩展而呈三角形并围抱柱头;蕊喙2裂,在背面基部具龙骨 状隆起,龙骨向前伸延并突出于蕊喙裂片之间;蕊喙裂片狭镰刀状三角形,长约1.2毫 米,先端钻状;药帽狭小,不高出药床之上,长3毫米,向前端渐尖,先端钝圆;花粉 团棒状,每群中有2个较大,长22毫米,多少呈弧形弯曲;另2个较小的为短棒状, 劲直;粘盘未见。 花期4—8月。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