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分布于海南南昌江、东方、乐东、保亭、琼中、陵水、崖县、琼海和五指山、红毛山、尖峰岭、坝王岭、广东北部乐昌、英德及南部和西南增城、封开、阳春、廉江、海康、广西南部钦州、合浦、宁明、陆川、十万大山、大瑶山、龙州、德保和北部永福、南丹,湖南西南部江水、道县,福建东部福州鼓山,云南东、南部富宁及南部孟连、勐腊、景洪、河口,贵州南部兴仁、平塘、三都、荔波等地,海拔700米以下。越南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有乳汁,高达10—20米,胸径约30厘米;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纸质至薄草质,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幼叶常羽状浅裂,叶背面密被灰色短绒毛。花单性同株,密生于花序轴上,花序单生于叶腋;雄花序倒卵形或棒状,长7-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急类或圆而微缺,基部楔形,全缘,干时褐色,侧脉每边5-7条,纤细,两面突起;叶柄长1-2厘米,有狭边。二歧聚伞花诹生于枝的近顶叶腋内;花白色,萼片5,基部合生,卵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花瓣5,宽圆形,长约4-5毫米,宿存;花盘杯状,有醒10条;雄蕊10,长达2厘米;子房近球形,5室,花柱长,柱头头状。蒴果卵状椭圆形,长约2-3厘米,宽约1厘米,成熟时褐黑色,果皮硬革质,5瓣裂开;种子长圆形,上端具翅,长10-15毫米。聚合果球形,熟时金黄,外被褐色短柔毛,表面有乳头状凸起。花期4—5月,果熟期7—8月。
生长习性:
白桂木喜光、喜湿,多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的村边疏林、中低海拔丘陵或山谷的疏林、常绿阔叶林中。本省分布区气候年均温18.8-22.4℃,一月均温8.9-14.8℃,七月均温27.0-28.8℃,年均降水量1459.7-2348.0毫米,年日照时数1448.5-2137.8小时,日照百分率33-49%,相对湿度77-82%。
繁殖培育:
10月份果实微裂、表面呈现棕褐色时可采摘,在室内阴干数日,待蒴果树开裂,种子自行脱落。种子寿命短,收集纯集种子即行播种育苗,发芽率可达85%。待苗高60厘米时,在阴雨天出圃定植。
园林用途:
乳汁可提取硬性胶;果味酸甜,可食用;木材坚硬,纹理通直,可供建筑、家具及器具等用;根可入药,活血通络;树形优美,枝叶繁茂,适应性强,可作园林绿化的基调树种。白桂木属桑科,喜光、喜湿,树形优美,枝叶繁茂,多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的村边疏林、中低海拔丘陵或山谷的疏林中,分布面虽广,但总的资源量并不大,须加强保护。白桂木果味酸甜,可食用;木材坚硬,纹理通直;根可入药,活血通络。不过,据当地村民反映,村民历次从这棵千年白桂木上取种栽植均未成功。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