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云南东南经南部至西北部(麻栗坡、勐腊、怒江流域)。生于海拔1400—1600米 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印
形态特征:
植物体聚生。根状茎粗壮,匍匐生根,粗5—6毫米。假鳞茎很小,坚硬,与叶柄一起被褐色长鞘或鞘腐烂后残存的纤维,顶生1枚叶。叶直立,肉质或革质,椭圆状长 圆形或有时倒卵状披针形,长15—25厘米,中部宽2—4厘米,先端钝并且具细尖,基 部收狭为柄;叶柄对折呈半圆柱形,长4—7厘米。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等 于或稍长于叶;.总状花序俯垂,圆筒状,长达6.5厘米,密生许多覆瓦状排列的花,基 部具1枚总苞片;总苞片大型,佛焰苞状,长达2.5厘米,宽约7毫米,先端稍钝;花 序柄被2—3枚鞘;鞘筒状,紧抱于花序柄,长2—2.5厘米,先端锐尖;花苞片小,卵 形,长约4毫米,先端短急尖;花梗和子房长约3毫米;花淡紫色,质地较厚,不甚开 展;中萼片卵状三角形,长5毫米,基部上方宽2.2毫米,先端急尖,具3条脉,背面 多少被糠秕状鳞片;侧萼片斜卵形,与中萼片等长,中部宽3毫米,先端钝,具3条 脉,下侧边缘除先端外彼此粘合,背面被糠秕状鳞片;花瓣质地薄,长圆状披针形,长 2 4.4毫米,中部宽1.5毫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具l条脉,边缘全缘;唇瓣肉质, 舌形,基部具凹槽,从中部向外下弯,长3.5毫米,中部宽约2毫米,先端钝;唇盘具 3条龙骨状突起,密被乳突;蕊柱粗短,长约0.6毫米;蕊柱足很短,无明显的分离部 分;蕊柱齿狭镰刀状,长约1毫米;药帽前缘先端截形并且稍具细尖。 花期11月。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