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原产中国,分布很广,北自黄河流域,南至两广及西南各省均有;常散生于低山丘陵及平原,其中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最多。
形态特征:
雌雄异株落叶乔木,高达30m,胸径2m,树冠近圆球形;树皮薄片状剥落。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0~14,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9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雄花序淡绿色,雌花序紫红色。核果径约6mm,初为黄白色,后变红色至蓝紫色,若红而不紫多为空粒。花期3~4月,先叶开放;果9~11月成熟。
生长习性:
喜光,幼时稍耐荫;喜温暖,畏严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沙质、粘质土均能适应,而以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最好。深根性,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萌芽力强。生长较慢,寿命可长达300年以上。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煤烟的抗性较强。
繁殖培育:
1、采种:
黄连木3至4月开花,9 至10月果熟。当果实从红色变为铜锈色时及时采果,否则10天后自行脱落,铜绿色果实是成熟饱满的种子,红色、淡红色果多为空粒。采种选择20~40年生长健壮的母树上采集,当果实由红色变为铜锈色时即成熟,熟后10天左右可收获。及时将采收到的果实放入40℃至50℃的草木灰温水中浸泡2至3天,搓烂果肉后,除去蜡质,然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阴干后贮藏。
2、种子处理 :
将采收的种子浸入40℃~50℃的草木灰温水中浸泡2~3 天,或用5%的石灰水浸泡2~3天, 搓烂果肉,除去种皮蜡质,捞出沉在水干后储藏。秋季育苗,随采随播,种子不进行处理,于晚秋土壤封冻前播下。
3、层积贮藏 :
第二年春季育苗,当年冬季种子需要贮藏。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挖深、宽各一米的坑,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均匀,倒入坑中,距地面15厘米处填入河沙,做成土堆,在坑内竖一通气草把。来年2~3月,取出育苗。
4、圃地选择:
黄连木喜光,圃地应选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每亩施入2000公斤基肥。
5、播种育苗 :
春播一般在2月下到3月中旬。采用开沟条播,行距20~30cm,播幅为5~6cm,播种深3cm,播前灌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撤入沟内,播种量为每亩10kg左右,播后覆土2~3cm,轻轻压实后覆草,保持湿润。出苗时分次揭去覆草,1个月后苗可出齐,发芽率50%~60%。
6、苗期管理:
种子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为提高成活率,要及早间苗,第一次间苗在苗高3~4cm时进行,去弱留强,以后根据幼苗生长发育间苗1~2次。幼苗生长期间,每隔10~20天除草松土1次,多在灌溉后或雨后进行,行内松土厚度要浅于覆土厚度,行间松土可适当加深。苗高10cm 时即可定苗,苗距5~10cm。后期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追肥灌水2次,幼苗生长期以氮肥、磷肥为主,速生期以氮肥、磷肥、钾肥混合,苗木硬化期钾肥为主,停施氮肥。一般一年生苗高60~80厘米,每亩产苗2~2.5万株。
园林用途:
在园林绿化中,可以其他树种混植成为风景林,常用于公园绿化,道路两旁。黄连木树干通直,树冠开阔,春秋两季红叶,园林上常用作庭荫树、行道树;亦适于草坪、山坡、墓地、寺庙中栽植;可与常绿树种配置点缀秋景;更宜槭类、枫香等色叶树种混凝土植成风景林,效果更佳;亦可为“国旁”绿化或低山造林树种。
黄连木寿命长达几百年,是城市及风景区的优良绿化树种。树冠浑圆,枝叶繁茂而秀丽,早春嫩叶红色,入秋叶又变成深红或橙黄色,红色的雌花序也极美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及山林风景树,也常作“四旁”绿化及低山区造林树种。在园林中植于草坪、坡地、山谷或于山石、亭阁之旁配植无不相宜。若要构成大片秋色红叶林,可与槭类、枫香等混植,效果更好。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