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于福建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约1米。老枝微具棱槽,深灰色,幼枝圆柱形,淡黄色,具稀黑色疣点;茎刺三分叉,长1-2厘米,腹面扁平或微具槽。叶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5(-7)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急尖或近渐尖,基部渐窄成短柄,上面绿色,略有光泽,中脉微凹陷,侧脉微隆起,背面苍白色,有光泽,中脉明显隆起,两面网脉不显,不被白粉,叶缘平展,每边具8-14刺齿;叶柄长3-5毫米。花(2-)4-8朵簇生;花梗纤细,长4-7毫米;花黄色;小苞片三角状卵形,长约1.5毫米,先端急尖;萼片2轮,外萼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内萼片阔倒卵形或近圆形,长约3.5毫米,先端圆形;花瓣倒卵形,长约3毫米,先端圆形,全缘或微缺裂,基部渐狭呈爪,具2枚紧靠的腺体;雄蕊长约2毫米,药隔先端微突尖,子房具胚珠2-3枚。浆果椭圆形,长约6-7毫米,直径3-4毫米,未成熟时绿色,无宿存花柱,有时微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 本种与石楠小檗B. photiniaefolia C. M. Hu的区别在于幼枝淡黄色;花梗较短;浆果无白粉。与二色小檗 B. bicolor Levl.不同在于花梗较短和花较小。
生长习性:
生于山顶灌丛中、林缘、山谷疏林下或矮林中。海拔1400-2100米。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