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西藏(墨脱县)、云南(勐海、景洪、勐遮)、广西(防城)和广东(茂名、信宜、崖县、保亭、琼海)。
形态特征:
齿叶安息香,乔木,高4-12米,胸径9-25厘米;树皮灰色;嫩枝近圆柱形,密被褐色星状微柔毛,成长后无毛,灰色或紫红色。叶互生,纸质,卵形、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4厘米,宽2-4(-5.5)厘米,顶端渐尖至钝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整齐锯齿,上部较为明显,少近全缘;嫩叶两面均疏被星状短柔毛,成长后无毛或仅上面中脉有毛,侧脉每边5-7条,第三级小脉网状,上面平坦,下面明显隆起;叶柄长3-5毫米,密被灰色至暗褐色星状短柔毛,上面有深槽。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多花,下部常有1-4花聚生叶腋,长3-10厘米;花序梗、花梗和小苞片均密被灰色或褐色星状绒毛和疏生星状柔毛;花白色,长1-1.3厘米;花梗长3-8毫米;小苞片钻形,长2-3毫米,易脱落;花萼杯状,高和宽均3-4毫米,外面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和疏被灰黄色至褐色星状长柔毛,顶端5齿;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7-9毫米,宽2-3毫米,外面密被星状绒毛,内面顶端有白色短柔毛,边缘稍内折,花蕾时作镊合状排列,花冠管长2-3毫米,无毛;雄蕊10枚,长6-7毫米,花丝下部联合成管,上部分离,常弯曲,下部被白色长柔毛;花柱较花冠长,下部被长柔毛。果实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顶端钝或具短尖头,稍歪,长8-15毫米,直径6-8毫米,密被灰褐色星状绒毛,有时疏生星状长柔毛;种子1-2颗,深褐色,平滑或具皱纹,无毛或稍被星状柔毛。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长习性:
阳性树种,常生于海拔500-1700米疏林下或林缘较潮湿的地方。锡金、缅甸、越南和印度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