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于云南西北部(贡山)。生于海拔2900米的沼地边。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怒江与独龙江分水岭。
形态特征:
植株高34--36厘米。块茎球形,直径7—10毫米,肉质。茎直立,光滑,基部具2枚筒状鞘,中部以上具叶。叶3枚,最下面1枚最大,叶片狭长圆形,长5.5--7.5厘米,宽5--7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抱茎;上面的2枚叶小多,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35毫米。总状花序具6----9朵花,偏向一侧,长2---6厘米;花苞片披针形,短于或稍短于子房;子房圆柱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6--7毫米;花粉红色,而带点带;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钝,具1脉;中萼片较侧萼片稍短,侧萼片偏斜;花瓣较中萼片稍短而稍宽,偏斜,先端钝,具1脉;唇瓣轮廓为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5--7毫米,两侧裂片先端之间的宽为3毫米,中部以下3裂,具5脉,脉粗而隆起,中间1条伸达中裂片先端,里面2条伸达中裂片先端之下;最外面2条伸入2侧裂片各1条;唇瓣的侧裂片披针形或三角形,长1—1.5毫米,较中裂片窄得多和短很多,先端钝,中裂片长圆形,长3.5--4毫米,宽1—1.5毫米,先端急尖;距近圆锥形或圆筒形,长1—1.5毫米,末端钝;蕊柱粗短,长约1.5毫米,直立;花药圆形,先端钝圆,2室,药室并行;花粉团圆球形;具花粉团柄和粘盘,粘盘较大,狭卵形;蕊喙小,直立,三角形;柱头2个,隆起,近棒状;退化雄蕊较大,近半圆形。花期9月。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