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丽江、维西、中甸、德钦,四川西南部有分布。
形态特征:
无毛草本,高7—20厘米;须根多数成簇,棒状增粗。茎数条,细弱,具条纹,上部有2—4分枝,下部裸露,基部变线形。基生叶柄长达10厘米,下部变细,叶片轮廓卵形,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披针形,锐尖;茎生叶互生于茎上部,叶柄长0.5—1厘米,叶片轮廓长圆形,长2—6厘米,宽1.5—3厘米,三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具柄,疏离,第二回裂片具极短柄或近无柄,末回裂片狭椭圆形至披针形,背面具白粉。总状花序顶生,密集多花,长4—5厘米;苞片下部者扇状全裂,裂片条形,上部者披针形,具齿,最上部者狭披针形全缘;花梗长0.5—1.5厘米,短于苞片。萼片小,近圆形,膜质,边缘撕裂状;花瓣紫色,上花瓣长1.6—1.8厘米,宽约5毫米,背部鸡冠状突起狭而不显著,距圆锥状近圆筒形,钝,长1—1.2厘米,近劲直或稍弯曲,下花瓣长圆形,长约9毫米,宽约3毫米,鸡冠状突起同上花瓣的,内花瓣狭倒卵形,长约7毫米,先端深紫色,爪狭;雄蕊束近披针形,长4—6毫米,蜜腺体贯穿距的1/3;子房椭圆形,长约3毫米,具多数小瘤密集排列成的纵棱,胚珠2列,花柱细,长约4毫米,柱头近肾形,上端具2乳突。蒴果狭椭圆形,具多数小瘤密集排列成6条纵棱。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2 900—4 800米的灌丛、高山草甸或石灰岩流石滩的石缝中。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