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广东,广西,台湾,四川,云南。尼泊尔、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地也有,爪哇不产。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茎和小枝密被平展的褐紫色长粗毛和短柔毛。叶椭圆形,主脉明显,两面有毛。伞房花序,数朵聚生于枝顶,春,夏季开花,苞片,花梗均被糙伏毛,花瓣倒卵形,紫红色,花期长,观赏植物。蒴果坛状球形,密被鳞片状糙伏毛,于秋季成熟。
灌木,高0.5-1米,稀2-3米,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分枝多,密被平展的长粗毛及短柔毛,毛常为褐紫色,长不过3毫米。叶片坚纸质,卵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长4-10.5厘米,宽1.4-3.5(-5)厘米,全缘,5基出脉,叶面密被糙伏毛,基出脉下凹,侧脉不明显,背面密被糙伏毛及密短柔毛,基出脉隆起,侧脉微隆起,细脉不明显;叶柄长5-10毫米,密被糙伏毛。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具花3-7(-10)朵,基部具叶状总苞片2;苞片披针形至钻形,长2-5毫米,密被糙伏毛;花梗长2-5毫米,密被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有时分枝,裂片披针形,稀卵状披针形,与萼管等长或较萼管略长,顶端渐尖,里面上部、外面及边缘具鳞片状糙伏毛及短柔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花瓣紫红色,倒卵形,长约2.7厘米,顶端圆形,仅具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伸长,末端2裂,常弯曲,短者药隔不伸长,花药基部两侧各具1小瘤,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顶端具1圈密刚毛。蒴果坛状球形,顶端平截,宿存萼与果贴生,长6-8毫米,直径5-7毫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期春至夏初(云南南部有时9-11月),果期秋季(云南南部有时5-6月)。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路旁,河岸上的灌木丛中。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