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在中国除山西、甘肃、宁夏未见报道外,竹叶眼子菜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竹叶眼子菜还见于西亚、印度西北部和东北部、东南亚各国、日本、非洲、澳大利亚、婆罗洲(Borneo)、马利亚纳群岛(Mariana Island)和琉球群岛等。
形态特征:
多年生浮叶或沉水草本。根茎发达,白色,节处生有须根。茎圆柱形,直径约2毫米,不分枝或具少数分枝,节间长可达10余厘米。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具长柄,稀短于2厘米;叶片长5-19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圆而具小凸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浅波状,有细微的锯齿;中脉显著,自基部至中部发出6至多条与之平行、并在顶端连接的次级叶脉,三级叶脉清晰可见;托叶大而明显,近膜质,无色或淡绿色,与叶片离生,鞘状抱茎,长2.5-5厘米。穗状花序顶生,具花多轮,密集或稍密集;花序梗膨大,稍粗于茎,长4-7厘米;花小,被片4,绿色;雌蕊4枚,离生。果实倒卵形,长约3毫米,两侧稍扁,背部明显3脊,中脊狭翅状,侧脊锐。花果期6-10月。2n=52。[
生长习性:
竹叶眼子菜是热带至温带分布种,生于湖泊、池塘、灌渠和河流等静水水体和流水水体中。
繁殖培育:
自然状况下竹叶眼子菜主要依赖营养繁殖来实现种群的更新与扩展,地下根茎及其上形成的块茎状芽体(具鳞根出条)是主要的营养繁殖体。竹叶眼子菜虽然也能产生大量的成熟种子,但是至今尚未在野外采到种子苗。种子库可能是在环境剧烈变化后对种群的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它也是种群扩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水深对竹叶眼子菜的营养繁殖和有性繁殖有较大影响,一般竹叶眼子菜的抽条数和花序数随着水深梯度的增加而减少。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水深的增加,竹叶眼子菜为了获得更多的光辐射和有性生殖的需要,必须使茎伸长至水面附近,增加了生物量分配到茎叶部分,减少了分配到开花和营养繁殖上的生物量。体现了竹叶眼子菜地上与地下部分、营养繁殖体与有性繁殖体间生物量分配存在一种权衡关系。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