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生于湿润疏林中及光谷林缘,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湖北西部、云南东北部、贵州、湖南、安徽南部。 喜阴湿,耐旱,耐寒,北京避风处可以越冬。 生存海拔600-1500米。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5m,胸径60m。树冠近球形,小枝细,叶菱形、菱状卵形,先端突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叶柄细长,顶端有2腺体。花序顶生,花黄绿色。果扁球形,黑褐色,熟时开裂。种子黑色,外被白蜡,宿存在果轴上经冬不落。花期5~7月果熟期10~11月
高10米左右,干短而粗,胸高直径可达30-80厘米,树冠开展,多枝,有刺;枝圆筒形,深褐色至黑褐色,有小柔毛,后变无毛,散生纵裂近圆形的小皮孔;小枝纤细,褐色至带黑色,平直,有短柔毛。冬芽细小,长约2毫米,芽鳞有微柔毛。叶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8-3.6厘米,两端钝,上面光亮,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嫩时有小柔毛,中脉在上面稍凸起,有微柔毛,在下面突起,侧脉纤细,每边5-8条,小脉不甚明显,结成不规则的疏网状;叶柄短,长2-4毫米,有微柔毛。
雄花生聚伞花序、上,极少单生,花萼4深裂,裂片三角形,长2-3毫米,两面密被柔毛;花冠壶状,长5-7毫米,两面有柔毛,4裂,裂片宽卵形,反曲;雄蕊16枚,分成8对,每对的花丝一长一短,有长粗毛,花药线形,短渐尖,退化子房有粗伏毛;花梗长3-6毫米,总梗长7-12毫米,均密生短粗毛;雌花单生,腋外生,白色,芳香;花萼4深裂,裂片卵形,长约1厘米,有短柔毛,先端急尖;花冠较花萼短,壶状,有短柔毛,管长约5毫米,4裂,裂片覆瓦状排列,近三角形,长宽各约2毫米,反曲,退化雄蕊6枚,花丝有短柔毛;子房球形,有长柔毛,6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无毛,很短,柱头6浅裂,突出花冠外;花梗纤细,长2-4厘米。
果球形,直径1.5-3厘米,嫩时绿色,熟时黄色,变无毛;种子褐色,长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7毫米,侧扁;宿存萼4深裂,裂片革质,卵形,长1.2-1.8厘米,宽约8毫米,先端急尖,有纵脉9条;果柄纤细,长3-4(6)厘米。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味甘,性温,无毒。
生长习性:
生于湿润疏林中及光谷林缘,喜光,耐寒性不强,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750mm以上地区都可生长。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沿河两岸冲积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质红壤、山地红黄壤都能生长。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冲积土生长最好。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旺盛。能耐短期积水,亦耐旱,含盐量在0.3%以正气。
繁殖培育:
分株,压条繁殖,播种繁殖。
各子脱蜡后须催芽,优良品种用嫁接繁殖。园林与观赏乌柿,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花期4月;枝近黑色;果球形,黄色;枝纤细暗褐色,有长短枝;叶椭圆状卵形。以分株,压条繁殖。乌柿果实形状优美,成熟后挂满枝头,金黄宜人,是典型的观果植物。常常用作盆景素材,尤以川派盆景居多。
园林用途:
乌桕秋叶深红、紫红或杏黄,娇艳夺目;落叶后满树白色种子似小白花,经冬不落,“偶看桕树梢头白,凝是江梅小着花“。
乌桕是长江流域主要的秋景树种。宜庭园、公园、绿地孤植、丛植或群植,亦于池畔、溪流旁、建筑周围作庭荫树。与各种常绿或秋景树种混植风景林点缀秋景。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