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杉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南部沿海丘陵地带。由于人为干扰,破坏严重 ,目前成片森林*少,多散生在阔叶林中。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黄褐色或暗灰褐色,纵裂或块状脱 落;1年生枝红褐色,无毛或有毛,2~3年生小枝淡黄灰色或淡黄褐色。叶在侧枝上排成两列 ,线形,长1.2~3厘米,宽2~4毫米,先端圆或钝(幼树之叶锐尖),基部渐狭,中脉两面隆起 ,下面有两条微被白粉的气孔带、具短柄。雌雄同株;雄球花簇生枝顶或叶腋;雌球花单生 侧枝顶端。球果圆柱形,直立,成熟时淡褐色或淡栗色,长10~18厘米,直径5~6.5厘米,中 部的种鳞宽圆形,长2.5~3.2厘米,宽2.7~3.3厘米,顶端近平截或微凹,边缘内曲,鳞背露 出部分无毛;种子有膜质阔翅,种翅中上部较宽,与种鳞近等长。 地理分布 分布于福建东南部福州、闽侯、闽清、连江、永泰、福清、莆田、长乐、仙游、 永春、泉州和南部漳洲、龙海、漳浦、南靖、云霄、诏安,广东东部大埔及广西南部博白、 上思等沿海地区。多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阔叶林中,有时海拓拔可上达800米。福 州、莆田等地还保存有较好的小片油杉林,其中*大的树胸径达1.5米。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分布区地处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边缘,主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 分布于广西南部海拔较低的低山区。夏秋气温较高,冬春温凉,年平均温17~23℃,*端* 低温-3℃,年降雨量1 100~1 600毫米,春夏雨日多,秋冬干燥。油杉为深根性喜光树种, 对土壤适应性广,能在酸性山地红壤(pH值4.5~5)和钙质土上生长,耐干旱瘠薄;在深厚肥 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迅速。在福州地区,油杉常与马尾松等组成针阔混交林。2~ 3月开花,球果10~11月成熟。 保护价值 油杉特产我国,是古老的残遗树种,对研究我国南方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木 材纹理直,有光泽,材质坚实,耐水湿,为造船及家具等的良材。可选作亚热带地区海拔50 0米以下沿海低山丘陵地的造林树种。 保护措施 现存的成片油杉林,多在寺庙附近和风景区,如福州的涌泉寺、莆田的西岩寺, 已实行封禁保护。其他各地零散的油杉应忙给予保护,对古树要挂牌保护,同时要积*采种 育苗,推广人工造林。 栽培要点 当11月上中旬球果由浅绿色转变为栗褐色时,可采收播种,种子也可用湿沙层积 贮藏至次年2月春播,20多天即发芽出土。油杉苗期喜光,但在7、8月间需短期遮荫。幼苗 生长缓慢,经移植培育三、四年可供造林用。油杉萌芽力*强,亦可用萌芽更新恢复成林。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园林网上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