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刺槐为豆科金叶刺槐属植物。阔叶落叶乔木,高达25米。干皮纵深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9枚,椭圆形,长2~5厘米,全缘,先端微凹并有小刺尖。春季叶为金黄色,夏季变为黄绿色,秋季又变成橙黄色,叶色变化丰富,*为美丽。初夏开花,花白色,芳香,呈不垂总状花序。喜光、耐旱瘠薄,对土壤适应性强;浅根性,生长快。中文学名金叶刺槐别称洋槐、刺儿槐界植物界科豆科属金叶刺槐属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灰黑褐色,纵裂;枝具托叶性针刺,小枝灰褐色,无毛或幼时具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具9-19小叶;叶柄长1-3厘米,小叶柄长约2毫米,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先端圆或微凹,具小刺尖,全缘,表面绿色,被微柔毛,背面灰绿色被短毛。总状花序腋生,比叶短,花序轴黄褐色,被疏短毛;花梗长8-13毫米。被短柔毛,萼钟状,具不整齐的5齿裂,表面被短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圆形,长18毫米,基部具爪,先端微凹,翼瓣倒卵状长圆形,基部具细长爪,顶端圆,长18毫米,龙骨瓣向内弯,基部具长爪;雄蕊10枚,成9与1两体;子房线状长圆形,被短白毛,花柱几乎弯成直角,荚果扁平,线状长圆形,长3-11厘米,褐色,光滑。含3-10粒种子,二瓣裂。花果期5-9月。 其*突出的特点是叶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季叶为金黄色,至夏季变为黄绿色,秋季变为橙黄色,叶色变化多样。初夏开花,花白色,气味芳香,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该品种喜光,耐干旱瘠薄,对土壤适应性强,萌蘖力强,生长速度快。金叶金叶刺槐作为大型乔木类彩色观叶植物,既可用作庭院栽培、行道树,又是用于点缀草坪的良好树种。普通金叶刺槐数量过多,亟待更新换代,金叶金叶刺槐将成为增添城乡绿化色彩的*选品种之一,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潜力,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相当显著。?金叶刺槐???共5张金叶刺槐生长环境金叶刺槐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金叶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不敏感。在底土过于粘重坚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长不良。虽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不耐水湿。怕风。生长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树种。根浅,树冠浓密。结实早,产量丰富。材积生长旺期在15~20年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好选择有水浇条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种前先经热水浸种。以春播为主,但春季特别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种。造林方法因地而异:在冬、春季多风,比较干燥寒冷地区可在秋季或早春采用截干造林;在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而风少的地方可带干造林,以春季造林为好。金叶刺槐的主要害虫有:白蚁、叶蝉、天牛、蚧、小皱蛾、槐蚜、金叶刺槐尺蛾、金叶刺槐种子小蜂等。?金叶刺槐分布范围原产北美的树种,公元1601年就引入欧洲,公元1877年后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用途广而受到欢迎。在国内已遍及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在北纬23°~46°、东经124°~86°的27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栽培,而以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为中心。垂直分布*高可达海拔2100米。多以水土保持林、防护林、薪炭林、矿柱林树种应用。金叶刺槐原产地是在两个完全不相连接的地域分布,形态变异丰富,它的观赏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立地条件差,环境污染重的地区绿化,这是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树种。?金叶刺槐繁殖方法主要繁殖方式是嫁接。嫁接用金叶刺槐作砧木。早春在砧木未发芽前可用檗接法,也可靠接;砧木开始发芽,可用袋接法。?金叶刺槐移栽宜在秋叶落后或春季萌芽前,移栽成活率高。适合东北,华北地区生长。主要价值景观用途金叶刺槐树冠高大,叶色鲜绿,每当开花季节绿白相映,素雅而芳香。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工矿区绿化及荒山荒地绿化的先锋树种。根部有根瘤,又提高地力之效。冬季落叶后,枝条疏朗向上,很像剪影,造型有国画韵味。?金叶刺槐金叶金叶刺槐为大型乔木类彩叶观叶植物,可增加庭院色彩,既可作庭荫树,行道树,又是点缀草坪的良好的树种。经济用途金叶刺槐木材坚硬,耐水湿。可供矿柱、枕木、车辆、农业用材;叶含粗蛋白,是许多家畜的好饲料;花是优良的蜜源植物,金叶刺槐花蜜色白而透明,深受消费者欢迎;嫩叶花可食,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绿色蔬菜;种子榨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园林网上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