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会展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气象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大叶樟市场动态

大叶樟供应商

大叶樟百科

产地分布

大叶樟

大叶樟大叶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分布区域北纬10˙—30˙之间但主要产地是我国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浙江省(区),尤以台湾为多。

形态特征:

大叶樟,乔木,高达50米,胸径5米,树冠广卵形;树皮黄褐色或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味。叶互生,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5—806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或近尾尖,基部宽契形至近圆形,全缘,微呈波状,两面无毛,近叶之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最长而显著,上部每边有侧脉1—3条,比香樟也大。脉在叶上面突起,脉腋有明显的腺窝,叶柄长2—3厘米,无毛。近卵圆形或近球形,径6—8厘米,熟时紫黑色;果托杯状,顶端平截,花期4—5月,果8—11月成熟。 锈叶新木姜子乔木,高8-12m。小枝轮生或近轮生,幼时密被锈色绒毛;顶芽卵形,鳞片外面被锈色短柔毛。叶3-5片近轮生;叶柄长1-1.5cm,密被锈色绒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0-17cm,宽3-6cm,先端近尾状渐尖或尖,基部楔形,革质,幼叶两面密被锈色绒毛,后毛渐脱落,老时上面仅基部中脉有柔毛,下面沿脉有柔毛外,其余均无毛。伞形花序多个簇生于叶腋或枝侧;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花被片4,卵形,外面和边缘密被锈色长柔毛,内面基部有长柔毛;能育雄蕊6,外露,花丝基部有长柔毛,退化雌蕊无毛,花柱细长;雌花花被条形或卵状披针形,退化雄蕊基部有柔毛,子房卵圆形,无毛或有稀疏柔毛,花柱有柔毛,柱头盾状,2裂。果球形,直径8-10mm;果托扁平盘状,直径2-3mm,边缘常残留有花被片,果梗长约7mm,有柔毛。花期10-12月,果熟期翌年7-8月。

生长习性:

多生于低山平原,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500—600米山地混交林中,但越往南,其垂直分布就越高,在湖南贵州可达海拔1000米。喜紊乱气候,喜光,稍耐阴,深根性,萌芽性强,寿命长达数百年。土壤较好的地方5年生苗高可达5米,胸径12厘米。

园林用途:

樟树对林地的要求很高,造林呀选择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山坡下部、山谷、河旁冲积地带。造林前先行砍杂、炼山,采用穴状整地,穴规格50cmΧ50cmΧ40cm,株行距2mΧ3m或3mΧ3m。雨季造林为佳。栽种可以用混交林方式。

繁殖培育:

种子繁殖。 采种 选择当地优良母树采种。果实一般9-11月成熟,成熟时果皮由青变成紫黑色,因果多汁,易变质(是肉质果,有假种皮),必须及时采摘处理,采回后,即用清水浸泡1—3天除去果肉,再拌加草木灰脱脂12—24h,洗净阴干,即运输、贮藏,或者利用堆沤、镇压,然后在清水洗净去杂,最后可用含水率30%的湿沙,锯屑、谷壳等沉积沙藏。每千克种子有000—8000粒,每千克鲜果,可得种子0.3千克。 贮藏 大叶樟种子从成熟到发芽都要求保持较高的含水量,贮藏采用湿藏法。这类种子一般寿命较短,只能短期贮藏或越冬贮藏。贮藏一般采用混湿沙贮藏,沙子含水量在30%左右,湿度不宜过大,以免其发芽,沙量以种子容积的2—3倍为宜,由于潮湿的种子不耐低温,过高的温度又容易发霉、腐烂,因此,湿藏温度应控制在0℃-5℃,而且要经常检查,发现温度不适宜的种子,要及时采取措施。 贮藏地点可以露天,也可以在室内。可以堆藏,也可以埋藏。露天贮藏要注意防水浸、日晒,并注意保湿。越冬时可用树枝、秸秆\和其它材料覆盖,保持适宜温度. 育种 大叶樟主要用播种繁殖,也可以用分蘖繁殖。 (1)消毒:播种前,将贮藏的种子再一次精选,并可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进行消毒杀菌。然后进行催芽。 (2)催芽:种子催芽处理:用50℃温水浸种,自然冷却,如此反复3—4次可以提前10—13天发芽,发芽率达70%--90%;也可以用湿沙层积催芽,待种壳开裂露白时播种,出苗快且整齐. (3)播种条件:大叶樟播种可随采随播,不过“惊蛰”。桂林林业实验站不同节令播种实验结果证明,这个时间播种的苗木,无论是高度,还是地径,分别比春播的平均高大29.3%,平均地径大8%。福建辛湖林场的实验,“从小雪”到“惊蛰”都可播种;但在惊蛰后播种的幼苗生长量显著下降。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产苗20000—30000株。 播种:以条播为宜,条距15-20cm,深沟1.5—2.0cm,宽3—4cm,每米播种沟内播40—50粒(如果要“嫩苗移植”,则可采用撒播)。用火烧覆盖,厚度1—2cm,用50%遮光网搭荫棚遮荫,每日早、晚各淋水一次.小苗3—4对真叶是进行分床或移营养袋培育,按苗圃规格加强管理,1年生苗高50—80cm,可出圃栽种.生长期间及时打杈,保护顶端生长优势,精细管理,水肥充足,当年苗高可达50—75厘米。 移栽:出圃时移栽要带土球,大苗移栽要进行重剪,减少蒸腾量。在天气寒冷的地区,栽植当年要注意防寒越冬,在寒液来临之前进行干部涂白,浇透封冻水,干基培土20-30厘米,然后用稻草捆绑幼树树干,春季解除。从南方引进北方的树苗,要连续精细管理3—4年,待适应当地气候后,冬季便不再需要对干部进行防寒处理。 管理:为了培育壮苗须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灌溉、培土、防虫、灭病等一系列的幼苗抚育工作。如果条件许可,还要在苗期做好切根或嫩苗移植。 中耕除草:中耕是在苗木生长期间对土壤进行浅层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板结,促进气体交换。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利用率,给土壤微生物创造有利的条件。幼苗前期,中耕深度为2~4㎝,后期可逐步加深到8~10㎝。苗圃的杂草生长快,繁殖力强,与幼苗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有些杂草还是病虫害的媒介和寄生场所。因此,育苗地必须及时清除杂草。除草方式有人工、畜力、机械或化学除草等。可根据条件使用。 中耕除草应与追肥灌水紧密结合进行。除在杂草旺盛季节进行几次专项中耕除草外,每次追肥后必须灌水,灌水后及时中耕和消灭杂草。做到表土疏松,地无杂草。 灌溉:盛夏和秋旱季节,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适时灌溉。 施肥:施肥应掌握苗木生长最快的时期进行。通过调查表明,大叶樟造林后10—12年生长最快,30年后逐渐减慢,每年两个生长期,3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第一生长期,占整个生长期的60%以上,6月至9月上旬为第二个生长期。11月下旬即进入休眠期。因此5—9月是大叶樟生长的高峰期,此时追肥效果较好。 切跟和嫩苗移植:切跟适用于条播育苗,当苗木发出针叶2—5片时,用锋利的铁铲与苗株成45˙角度插入,深度以5—6厘米为适宜。嫩苗移植可在梅雨季节,挖起撒播的嫩苗,切断主根,用尖锥形的竹签插在行距25cm,株距6cm的移植沟内穿小穴进行移植。 整枝:大叶樟多萌生枝,影响主干生长,以培育用林为目的时,在造林头几年要进行抹芽,之后根据生长情况适当修剪,加快主干的高生长。抹芽是离地面树高三分之二以下的嫩芽抹掉,减少养分消耗。修枝主要是将树冠下部受光较少的枝条除掉。但修剪要保持树冠相当于树高的三分之二。过多的修剪会丧失一部分制造营养物质的树叶,从而影响树木生长。修剪季节宜在冬末春初。

大叶樟园艺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重点扶持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news.ylmm.com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6438262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0502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