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正义花木园艺场
- 联系人:陈华洋
- 所在地:江苏 沭阳
- 地 址:沭阳颜集花木新区
- 手 机:15050993625
- 电 话:0527-83396151
- 认 证:
企业动态
中国林业产业绿色碟变
发布时间:2012/6/27
在漫山遍野的浓绿中,在亿万林农的笑容里,中国林业产业,正以令人惊叹的能量,释放着朝阳般的耀眼光芒。 这是寄托了共和国绿色增长光荣梦想的低碳产业,是凝聚了新一代务林人建设现代林业雄心的朝阳产业,是承载着亿万林农兴林致富满腔热情的民生产业。 这就是中国林业产业。“十一五”以来,中国林业产业创造了年均增幅两倍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奇迹,奏响了低碳时代绿色产业的*强音。 规模扩张,强劲之势迸发 在曲折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在调整中完善,从小变大、从弱渐强,中国林业产业的成长有着自己的节奏。 *林业**长贾治邦在多个场合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林业产业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为现代林业建设上交了完美答卷。 回望中国林业产业“十一五”发展历程,速度快是*大的亮点之一,突出表现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届中国林业产业博览会以来,年均增幅超过22%,是同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11%的两倍。 201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28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30.21%。这是继2006年*次突破1万亿元后,在“十一五”收官之年迈过的又一大关,实现了5年之内的两次历史性突破。我国人造板、木质地板、竹材及竹制品、经济林产品、松香、家具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成为林产品生产大国。 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等9个省的林业产业总产值都超过了千亿元,江苏、浙江、黑龙江等地成为*木材加工业的聚集地,四川、云南以森林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疆、河北、陕西等地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富民产业,江西、浙江、重庆等地竹产业蓬勃发展……*各地根据各自资源和市场优势,掀起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浪潮。 政策引领,无形之手护航 林业产业近几年的发展,与*和行业宏观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以及地方政府配套措施的跟进和配合密不可分。如何把各类主体的积*性调动起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政策这只无形的手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2007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部《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出台,*次明确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辅之以政府宏观调控的产业管理新体系,提出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准入机制。从此,林业产业开始向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迈进。 两年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没有散去,在外需回暖乏力的大背景下,第二届*林业产业大会召开,我国*部《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同时出台。规划提出,3年内重点扶持100家**林业重点*企业和10大特色产业集群。经历了危机洗礼的林业产业,在回暖复苏中,拉开了调结构、促转型的大幕。 在刚刚出台的《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将林业产业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培育10大主导产业的战略布*,确定了林业产业的四大重点工程。在突出资源、生态方面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指标。 除此之外,*林业*积*联合中央各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指导性意见,如《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战略》、《*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木材安全保障战略》、《关于扶持*林业重点*企业的意见》等,为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引领了方向。 政策组合拳远不止这些。“十一五”期间,在财政政策上,中央财政对林业*企业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对我国企业从事境外投资、境外林业合作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予以支持;在金融政策上,将林业贷款贴息率由原来的2%提高到3%,是当时财政部规定的贴息率*高限,并要求地方财政建立相应的贴息政策,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在税收政策方面,将原来各自分散、独立的相关税收政策进行全面整合,使*对林业产业的税费扶持政策更加明确,并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适时调节出口退税,通过税收杠杆调节林业产业出口结构,促进产业升*。 结构调整,优化之路前行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中国林业产业并没有忽视结构的优化调整。“十一五”初期到末期,林业产业*、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比例由52:41:7,调整为39:52: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中国油茶之乡”广东省平远县是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动一例。近年来,平远县响应*政策的导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自2005年以来共营建了11个油茶标准化丰产林示范基地5*,并带动农户种植油茶2.1*。为促进产业优化升*,平远县吸引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小天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梅州市鸿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投资油茶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生产精制茶油为主,洗洁精、洗发露、沐浴露、茶粕、有机肥料等为辅的深加工产业链,促进了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近年来,森林旅游、产业咨询、服务业等林业产业的“第三产业”群体正成为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 仅以森林旅游为例。我国已建立各*森林公园2458处,有力促进了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就业,实现了兴林富民,使2700个乡1.2万个村的近2000万农民受益,带动森林公园周边4654个村脱贫,直接吸纳农村人口就业近50万。2006年至2009年,*森林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66亿人次,直接收入达690亿元,创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超过5700亿元。 林改发力,腾飞之翼渐丰 一场发轫于南方集体林区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这场被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土地革命的集体林权改革究竟给林业产业带来了什么? 福建省永安市洪田村,被誉为“中国林改*村”,1997年村民人均林业收入仅312元,2003年率先启动林改后,农民的收入翻倍增长,到2010年达到4295元;“‘三防’有协会,交易有中心,山林增值腰包鼓,兴林又富民。”江西林农用打油诗唱出了林改颂歌,2010年,江西农民人均来自林业的纯收入达到900元,是2005年的近3倍;贵州省凤冈县,林改之后,茶产业、木本花卉、板材加工、生态旅游、林下养殖等多元化的林业产业发展迅速,社会资本纷纷参与林业投资,投资金额由林改前的0.92亿元增加到10.58亿元。 林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充分激发了林业产业活力,资金、技术、信息源源不断地向林产业汇聚。事实证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得越早越深入的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增速越快,农民从林业中获取的收益越多。目前*2550个林改县农民林业收入占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已由2009年底的12.96%增长到2010年的20%以上。 “回家种竹,一星期收入可抵广东打工一个月。”江西宜春的一位农民工,家乡实施林改后,放弃打工,回家务林,实现家门口就业。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民产业经营观念、收入观念的更新,吸引大量外出劳动力回乡从事林业产业经营。据*林业*2009年6月的统计显示,*已确权到户的林地为农民提供了3689万个就业岗位,湖南、江西两省分别有120.5万、113万农民工返乡务林,从事林业产业经营。长期关注中国林权改革的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集体林改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向山区、林区流动,被盘活的森林资源成为“绿色银行”,有利于建立现代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会。 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中国林业发展史上树立起里程碑的那一刻起,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潜力就像种子一样在现代林业的土壤中生根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