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于广东北部、江西东部、湖南、湖北西北部、四川南部及西部、贵州、云南东南部及东北部海拔300-1800米地带。
国外分布:越南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树皮灰褐色,枝条轮生,小枝干时褐色,有明显的沟槽。叶条形,质硬,螺旋状着生,排成二列,叶缘彼此接触,通常中部以上向上微弯,长1.5—3.2厘米,宽3—4.5毫米,先端微急尖,基部截形或心脏状截形,近无柄,下延部分之间有明显沟纹,上面微凸,中脉不明显或稍隆起,或中下部较明显,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直径约9毫米,梗长约4毫米,雌球花由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组成,有长梗,每苞片腹面基部生2胚珠。种子倒卵形或卵圆形,长约2。?厘米,顶端中央有有凸尖,直径1.8厘米。花期3—4月,种子9一10月成熟。
生长习性:
分布于江西东部南丰与西北部铜鼓、宜丰、奉新,广东北部仁化,广西东北部至东南部龙胜,荔浦、大容山,湖南东安、城步、绥宁、凤凰、沅陵、古丈、永顺、龙山、桑慈利、大庸、桃源、宁乡,湖北西南部长阳、宣恩、宜昌、兴山,贵州北部梵净山、德江、绥阳与东南部黎平、荔枝、平塘,四川东南部南川、筠莲与中部峨眉山,云南西部云龙、龙陵、中部禄劝与东南部文山、屏边、麻栗坡等地。散生于海拔300-1000(-1500)米的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分布区地处中亚热带,部分地区伸入南亚热带,生于中山以下。水热条件差异较大,年平均温14-18℃,极端最低温-5-10℃,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多为山地黄壤,pH值5-5.5。篦子三尖杉为耐树种,喜温凉湿润的生境,多生于山谷、溪旁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花期3-4月,种子9-10月成熟,种子落地后,靠阔叶树落叶覆盖,经过一年的后熟作用,才能萌芽生长。植株萌芽力强。 蓖子三尖杉分布区的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十·分优越,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为15.6—18.3℃,年降水量为1100—1637毫米。分布区的土壤为酸性黄壤或中性或微碱性的石灰土。蓖子三尖杉喜温暖湿润的生境,常生于常绿阔叶林下的灌木层中。尽管生境较阴湿,局部地区光照条件较差,但仍生长良好,林下伴生的草本植物如凤仙花、血水草及多种蕨类多为喜阴湿的种类,这充分反映了蓖子三尖杉喜阴湿生境的特点。此外,本种对土壤的要求亦不严格。在荔波翁昂及镇远舞阳河地区,蓖子三尖杉出现于石灰土上,而在梵净山及榕江等地,则出现于 酸性黄壤上,说明本种对于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
繁殖培育:
种子有休眠现象,采回后搓去假种皮,凉干后用润砂储藏一年,再行播种。幼苗出土后要适当遮荫,苗期生长缓慢,需培育2-3年才能定植。
园林用途:
三尖杉目植物属古老孑遗植物,其原始性较红豆杉目还强。该日仅1科1属,共9个种,多数分布在中国。篦子三尖杉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珍贵植物,种子、枝、叶含多种植物碱,具有杀虫、润肺、疗痔、消积等功效,主治诸虫蛊毒、咳嗽和小儿疳积。枝、叶可治恶性肿瘤,对淋巴肉瘤、肺倔等较好疗效。树叶富含单宁,可提制栲胶。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木材细致、材质优良,可供农具、器具、文具和细木工等用。树形美观,枝叶四季浓绿,是庭园绿化的良好树种。它的叶形及其排列极为特殊,与同属其他种类有明显的区别,对于研究古植物区系和三尖杉属系统分类具有科学意义。同时,它的叶、枝、种子、根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疗效。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