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一带。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皮膜具光泽,其色常与花色有关。叶基生,4-8片不等,带状披针形,肉质,具浅纵沟。花茎从叶丛中抽出,圆柱形,长15-40cm,略高出于叶。总状花序着花10-20朵,多横向生长,花冠漏斗形,基部花筒较长,略膨大,裂片反卷,花色有蓝、紫、浅红、淡黄。
生长习性:
较耐寒,在我国长江流域冬季不需防寒保护,味道阳光充足和较温暖、湿润的环境,要求富含腐质的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每年6月上旬地上部分枯黄进入休眠,在休眠期进行花芽分化,分化的温度是25℃左右,分化过程需一个月左右。
繁殖培育:
以分球法为主,6月下旬当风信子的芽、叶枯萎时,掘起母球,将大球和子球分开,贮于通风的地方,大球秋植后第二年春季开花,子球需培养三年后才开花。
风信子在每年9-10月间栽种,不宜种的太迟。否则发育不良,影响第二年开花。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先挖20cm深的穴,穴内施入腐熟的堆肥,堆肥上盖一层土再栽入球根,上面覆土,冬季寒冷的地区,地面还要覆草防冻,长江流域以南温暖地区可自然越冬。春天施追肥。
园林用途:
著名的秋植示根花卉,株丛低矮,花丛紧密而繁茂,最适合布置早春花坛、花境、林缘,也可盆栽、水养或作切花观赏。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