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生海拔2300—3700米的山地阳坡及草丛中。
形态特征:
亚灌木,全体无毛。茎高1.5米,当年生小枝草质,小枝基部具数枚鳞片。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为宽卵形或卵形,长15-20厘米,羽状分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宽0.7—2厘米;叶柄长4-8.5厘米。花2-5朵,生枝顶和叶腋,直径6-8厘米;苞片3-4(-6),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3-4,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9(-12),红色、红紫色,倒卵形,长3-4厘米,宽1.5-2.5厘米;雄蕊长0.8-1.2厘米,花丝长5-7毫米,干时紫色;花盘肉质,包住心皮基部,顶端裂片三角形或钝圆;心皮2-5,无毛。瞢葖长约3-3.5厘米,直径1.2-2厘米。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紫牡丹,长生草属景天科,比较耐寒的品种,蜡质的叶片,边缘有小绒毛。阳光充足时叶片紧紧包裹,并在冬春季节呈现暗红色。生长季节为春秋季,土完全干了再浇水。夏季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暴晒。冬季可耐短暂严寒,但最好置于室内,并且尽可能多给予日照。
园林用途:
在大型公园或风景名胜区,可建立牡丹专类园。牡丹盆栽应用更为灵活方便,可以在室内举办牡丹品种展览,也可在园林中的主要景点摆放,还可成为居民室内或阳台上的饰物。牡丹还可作切花栽培,经催延花期可以四季开放,如投放港澳及东南亚市场,经济效益极高。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