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和西藏东南部至南部(察隅、墨脱、波密、林芝、定 结)。生于林中树干上或沟谷旁岩石上。
形态特征:
根状茎较粗壮,粗约4—5毫米,密被褐色鳞片状鞘。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相距2—5厘米,常多少斜卧,与根状茎交成锐角或几近平行,近长圆状倒卵形或近菱形,长1.5—5厘米,上部粗8—15毫米,干后暗褐色并具深槽,略有光泽,顶端生2枚叶,基部具1--2枚卵形鞘。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革质,长(1.5--)3--6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柄粗壮,长4—9毫米。花葶连同幼嫩的假鳞茎和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发出,通常较短,长3---6厘米,在花期大部分均包藏于鞘之内,仅花与花梗外露;总状花序通常具2—3朵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3厘米,早落,花梗和子房长约1.5厘米;花白色,但唇瓣上具紫色脉纹和棕黄色眼斑;萼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3.3厘米,宽6--10毫米,侧萼片较中萼片略短而狭;花瓣近线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状倒披针形,长3--3.3厘米,宽3.5--4毫米;唇瓣卵形,长2--2.5厘米,下部摊平后宽1.4—1.6厘米,3裂;侧裂片近半圆形,直立;中裂片卵形,长约1厘米,宽6--7毫米,先端渐尖,边缘近全缘;唇盘上有2(--3)条脊,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下部,脊上有不规则细圆齿;蕊柱稍向前倾,长1.5—1.8厘米,两侧边缘具翅;翅自下向上渐宽,上部一侧宽达2毫米。蒴果近长圆形,长约2厘米,粗7—8毫米,多少具3棱。 花期6—7月,果期11月。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