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产于我国台湾省。生于海拔约800米的山坡林下阴湿处。模式标本采自台湾省(南投眉原)。本种标本未见,上面描述系摘自《台湾兰科植物》(1987)。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18厘米。根状茎匍匐,伸长。茎肉质,圆柱状,暗紫褐色。叶5邑常5枚,上部叶较大,叶片斜歪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绿色,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骤狭成柄;叶柄长1.5--2厘米,基部具抱茎的鞘。叶柄与鞘为绿色。总状花序具数朵密生的花,长6--8厘米,被毛;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1.2厘米,宽4.5毫米,被毛;子房圆柱形,扭转,被毛,连花梗长9毫米;花倒置(唇瓣位于下方);中萼片淡绿褐色,卵形,凹陷呈舟状,长7毫米,宽5毫米,先端向上弯曲,背面被毛;侧萼片绿色,斜歪的卵形,长8毫米,宽5毫米,先端渐尖,包住唇瓣基部的囊;花瓣白色,略带绿色,斜歪,多少为菱形,长7毫米,中部宽4毫米,中部渐狭呈芒刺状,与中萼片合呈倪状;唇瓣白色,呈Y字形,前部扩大并2深裂,裂片近半圆形,长8毫米,宽5毫米,中部收狭成爪,爪部两侧具数条不等长的流苏状裂条,其前部的细而长,长约3毫米,而后部的短、齿状,基部凹陷呈扁球形、长1.8毫米、宽3.6毫米、末端浅2裂的囊,囊内两侧各具1枚深裂为多条扭曲的梳状胼胝体;蕊柱很短,前面两侧不具翼状附属物;花粉团具宽的柄,末端具1枚小的粘盘;蕊喙扭曲状;柱头2个。花期8--9月。
生长习性:
繁殖培育: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