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分布:
广东、缅甸、印度、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小枝四棱形,分枝多。
叶片坚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广椭圆形或菱状长圆形,顶端钝急尖,具小尖头或微凹,基部楔形,长2.5-3(-5)厘米,宽1-1.5(-3)厘米,干时黄绿色带黑色,全缘,两面无毛,光亮,叶面中脉下凹,背面中脉隆起,侧脉两面微隆起;叶柄长1-2(-3)毫米。
聚伞花序腋生,长5-10毫米,总梗短,无毛;苞片披针形,长2.5-2毫米;花梗长1-2毫米,无毛;花萼杯形,长约3毫米,萼管与裂片等长,裂片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顶端渐尖,长约1.5毫米;花瓣三角状卵形,顶端渐尖,长2.5-3毫米,宽约2毫米;雄蕊长约3毫米,药室与膨大的圆锥形药隔长约1毫米,脊上具1环状体,花丝长约2毫米。
浆果状核果球形,幼时略具棱,果熟后棱不明显,直径5-6毫米,顶端冠以宿存萼片。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林中阳处。
繁殖培育:
盆栽常用腐叶土粗沙的混合土。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夏季增加浇水量,以保持叶片绿柔嫩,对具白边或黄边的少花谷木,遇烈日时,稍加遮阴。入秋后,生长缓慢,少花谷木应控制浇水,力求干燥,停止施肥,适当培土。如盆栽观赏,要及时去除旁生蘖芽,保持株态美观。
扦插时间在3—4月或8—9月均可春插是冬初采取当年生枝条,剪成15—20cm长,然后沙藏,经过3—4个月的沙藏后,可形成愈合组织,到翌年春扦插时,就较易成活,用萘乙酸浸枝后提高成活率一倍左右。扦插株行距20x30cm,深为插穗的2/3。插后常浇水,以保持适当的湿度。经沙藏的插穗,春插一个月后可生根。秋插者当年不能生根,冬季只形成愈合组织,至次年春才能生根。成活后管理一年,待次年春季萌动前移植,到第三年可用作砧木。如欲提早一年获得嫁接砧木,可在秋季选取生长较粗壮的一年生枝条,剪成长25cm左右的插穗,经沙藏后翌年春按株行距30×30cm扦插,当年可生根成活,第二年就可作嫁接的砧木。
移植以春季2—3月份为宜,秋季亦可。需带土球,栽植时不宜过深。如在定植时,在穴底施肥,促进生长。如用作绿篱的,可适当进行修剪,并注意修剪枯弱病枝。主要虫害有青虫,吹绵介壳虫等,要注意防治。
园林用途: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