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几天,中国花协在成都召开的秘密会议上确定牡丹为国花,并秘密地上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希望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上定牡丹为国花。对于涉及到国花这样一件与全国人民有关的事,成都会议既没有事先通知各方,会议也严格保密,事后也没有公布结果,搞得鬼鬼祟祟。11月中旬,成都会议的秘密泄露出来了,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强烈不满,愤然而起质疑其公正性。林雁撰写长文《从唐朝的盛衰谈梅花与牡丹》,用史实指出牡丹不是繁荣昌盛的象征,揭露了所谓的牡丹"富贵花"的实质。中科院的余树勋研究员指出,大家都讲富贵,会把人的思想带坏,会把社会风气搞坏。陈院士更是在2006年1月不断向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领导写信,阐述一国两花的主张,并在供中央领导传阅的内参上发表相关的文章。
关于国花之争的众多"流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形成,其中尤以一国多花论为多,最主要的说法有4种,分别是"一国一花"(又分为"拥梅派"和"拥牡丹派")、"一国两花"(梅花、牡丹同任国花)、"一国四花"(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和"一国五花"(采取"一主四辅"五名花同为国花的方法,让牡丹为主国花,兰花、荷花、菊花、梅花为"中国四季名花")……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