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历史:
西湖的名称最早始于唐朝,在唐朝之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西子湖等称谓。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 [详细]

接近北京时间25日凌晨零点,正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 中国的杭州西湖风景区此次申遗面积为4235.76公顷,包括六个承载突出普遍价值的方面:西湖自然山水、成湖空间特征、景观格局、西湖十景、服务景观、西湖文化、西湖特色植物……[详细]

西湖别具风韵的新老十景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湖的整治和建设,西湖面貌日新月异,新景区、新景点不断增多。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广大市民的参与下,上世纪八十年代评选产生了“西湖新十景”。1985年评出的西湖新十景,包括阮墩环碧、宝石流霞、黄龙吐翠、玉皇飞云、满陇桂雨、虎跑梦泉、九溪烟树、龙井问茶、云栖竹径,吴山天风。

西湖申遗及申遗成功后的展望

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与这些湖泊类文化遗产相比,西湖文化景观显出独一无二的“东方文化名湖”的特征。

夜色西湖

回顾西湖申遗之路

1999年:杭州市政府决定实施西湖申报世界遗产。从2001年起陆续实施了西湖南线整合工程、湖西综合保护工程、新湖滨景区建设工程、梅家坞茶文化村建设工程。

2002年:杭州市园文局完成西湖申报文本,由市政府上报省政府。同年完成西湖申遗整治规划。

2003年:完成遗产价值认定、真实性与完整性论证、相关法律、法规、整治规划文本制订等工作,完成申遗预备清单中再次列入的有关申报工作,并由市政府上报省文物局。

2004年:包括“一街、二馆、三园、四墓、五景点”的西湖15个新景点,建成开放。

2007年2008年:“西湖·龙井茶园”申遗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议事日程,作为2010年申报的文化遗产的备选项目。排出“西湖申遗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西湖申遗整治工程。

2009年:西湖恢复了面0.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由1.65米增加到2.5米,湖水透明度从以前的50厘米提高到73厘米。杭州市政府召开的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西湖的保护范围为新恢复的面积。

2010年:西湖申遗文本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正式通过初审。         [详细]

西湖申遗岂止十年磨一剑 承诺做到“六个不”

世界读懂了西湖: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时至今日,其核心要素仍然能够激发人们“寄情山水”的情怀。

岂止十年磨一剑:自9世纪白居易对西湖开展大规模治理和疏浚之后,历代城市管理者还曾对西湖进行过20余次规模大小不等的疏浚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从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末,杭州市政府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疏浚治理西湖水域、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和改善优化生态环境的举措。

承诺做到“六个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针对大家关注的“公共资源不占用”,王国平解释道:“今后,我们将建立健全西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绝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西湖的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详细]

西湖:西泠桥畔
杭州西湖春意盎然

西湖凭什么征服世界

西湖,作为一个文化湖,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无疑是中国文化又一次成功地“走出去”。在西方人的传统观念中,中国是神秘的,是不可理喻的,是他们的“化外之地”。

能成为世界遗产,西湖凭的是什么?走国际化路线。这里的国际化不是西化,而是现代化;不是迎合,而是包容。因为开放,西湖兼融雅俗,既有雅文化,也有俗文化。既有岳飞的庙,对于民族节义以褒扬,也有苏小小墓,对于世俗人物以安慰。在民间流传广泛的白蛇传,也是在西湖产生的。对于一个现代化的西湖来说,这种包容的胸怀来自古人的智慧,更体现出与世界接轨的自信。

事实上,最晚从马可·波罗开始,西方人就已经开始不断关注这片湖水了。今天,我们的西湖能够让他们懂,能够让世界懂,不是他们更努力了,而是我们更自信了。因此,西湖在今天成为世界遗产,不用雀跃,因为她早就是这样了。我们应该为之雀跃的,是这个时代。?               [详细]

西湖申遗完全读本:民间期待 对明天我们有话要说

薛家柱(《西湖》杂志原主编):在断桥散步好像踩在历史积淀里,5步一个、10步一篓,都是古今佳话。如同余光中说的,可谓步步莲花。

仲向平(人文学者):世遗西湖,可以让我们找到文化的根,让我们自发地融入情感,并投射到西湖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上。

高天(西湖船工):我跟6岁的女儿说,西湖申遗成功了,你爸爸成了世界遗产地的工作者了。

聂晴(春柳旅游用品商店营业员):我天天面朝西湖,发呆、卖旅游纪念品,西湖要成世界遗产了。这样世界游客都会来吧,我的生意会更好的。

金娟(西湖环卫工人):西湖成了世界遗产,大家环保意识也会提高,少点垃圾,多点和谐。

许月英(西湖游客):常来西湖玩,听这里的人唱歌、唱戏,感觉生活很幸福很美好。 [详细]

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西湖

平民的西湖 不平凡的美丽

苏东坡曾经说过,“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西湖,记载着杭州这座城市兴衰更替的历史缩影,如同它的根与魂。西湖展示了1000多年来,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也体现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互容互渗,如同西湖申遗的规划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的,西湖就是“天人合一的杰作”。

平凡人眼中的美丽西湖

为庆祝西湖申遗成功,有人绕着西湖长跑,有人为西湖谱曲高歌,快拍小友纪念这一历史时刻的最佳方式,就是“快拍快拍”。活动一推出,几个小时内就有上千幅关于西湖的照片涌了过来,大家关心的并不是奖,而是对西湖深深的祝福……[详细]

 

西湖风景意象

笔者把西湖风景形成发展从美学上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的自然纯朴阶段即拙野天放阶段;园林艺术化阶段即人文营筑阶段;城市景观化阶段即西湖成为城区的有机部分、功能空间和特色景观阶段。在第一阶段,西湖处在湖泊形成的地理、地质自然变化期,早期人类活动未能触动和影响自然山水的变化,对自然的观察、感知尚停留在物质需求的生存意识上,还未从自然美中产生高一个精神层次的超然兴趣……[详细]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6438262
网络实名:中国园林 园林绿化 | 通用网址:中国园林
1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050296 1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