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国家大剧院介绍和项目概况:
  国家大剧院是中国国家级文化活动场所,由中法合作共同设计。环境规划体察场地环境背景,切合建筑使用功能,营造适宜 的景观氛围,同时与天安门地区大环境总体规划密切融合。
国家大剧院概况介绍:  

     国家大剧院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西侧,由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通道、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等组成。大剧院主体建筑呈半椭球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东西长轴为212m,南北短轴为143.64m,建筑总高度为46.285m,地下最深处为-32.50m,总建筑面积21.9万m²。内部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多功能小剧场等,可进行各种类型、规模的演出。主壳体外环绕人工湖,建筑入口和各种通道都设在水下。地下停车场位于大剧院北侧地下,同时供天安门地区社会停车使用。国家大剧院景观规划用地南北长约500m,东西宽270-320m,总计14.654万m²。其中主体建筑和人工湖占地6.165万m²,景观规划用地8.49万m²(图01)。

 
《风景园林》杂志介绍
 
 
2 规划理念

  国家大剧院总体规划方案系通过国际招标形式确定,总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建筑大师。其作品融汇了西方的创作理念及中国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大胆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材料和做法,填补了我国相关方面的空白。国际化设计要切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国家政策和北京市地方法规,中方设计团队的支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一贯秉承尊重设计、尊重原创的精神,聘请北京市多家专业设计院的高级设计师们组建强大的设计团队,充分发挥各设计院的专业优势,精心设计,有效配合,共同携手,完成这一惊世杰作。

 
 
2.1 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1):建筑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国家政府机关的重要办公场所,在安全保卫等方面有特殊规定,大剧 院东部环境规划必须满足大会堂的统一要求。大剧院主体建筑与人民大会堂西门中轴对称,二者建设年代相差50年,建筑形式存在巨大反差,可以通过景观绿化来进行过渡、协调。大剧院景观环境建成后,愈加衬托出人民大会堂的庄严、壮丽。
  (2):绿化

     大剧院种植规划在对天安门地区现有植物群落进行普查的基础上,经筛选补充确定适宜的乔灌木组合。设计模拟天然复合群落组团式种植,在绿地内形成一个个“绿岛”。绿岛间隙视线通透,游客可以从绿地内外多角度全方位观赏水中剧院。同时林木上部交织在一起,形成厚重、浓密的绿墙,将大 剧院与喧闹的都市环境隔离开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氛围(图02)。

  (3):人脉

     大剧院西南周边是老北京普通市民生活居住的胡同四合院。南区游客较少,比较安静,傍晚游人较多,主要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南区规划以古老的银杏树为中心,适量栽植秋叶树和花灌木,营造(图03)一处优雅的休闲花园。

  (4):交通

     大剧院北广场汇集西长安街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出入口、人行过街通道等,是出入天安门广场的重要换乘站,逢节假日尤其是五一和国庆节,到处人满为患。北广场设计结合各通道设施的分布情况,采用扩大广场、加宽通道、抬高绿地、支路分流等多项措施来解决人流疏导问题。

2.2 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安德鲁先生构思国家大剧院时,将西方的创作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兰花是中国文人所推崇的“四君子”之一,代表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空谷幽兰、清婉素淡,不以无人而不芳的气质,渗透到大剧院景观规划中,创造出宁静而幽雅,浪漫温馨,厚重不浮躁的意境。兰花草叶的轻柔造型亦被广泛应用于大剧院建筑造型及室内外装饰图案中。

     国家大剧院景观氛围追求自然素雅、内敛而不张扬。由于地处天安门地区重点地段,必须面对中国百姓对国庆节摆花喜闻乐见的国情。国家大剧院是否应使用花坛花卉来渲染气氛,一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话题。经过沟通理解,中法设计师一致认同少量、淡雅的花卉布置原则。但实际操作中,仍略有偏差。

 
 
3 综合规划

  国家大剧院景观规划综合园林、建筑、市政、给排水、照明、城市家具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

 
 
   国家大剧院早期规划用地较为方正,后因某些原因使得西部用地减薄,影响到大剧院环境的整体性。大剧院主壳体和人工湖位于场地中部,沿湖规划6m宽的环形观光通道,外部为整片的绿化林地。环湖路与周边城市道路间有多条辐射状连接通道,便于快速疏散。大剧院北入口是观众入口,公共交通设施丰富。观众和游客主要集中在北区活动,从长安街到北入口间规划设计大面积林荫广场,用于观光和人流集散(图03)。
   大剧院南区集中了演员设备和贵宾出入口,整体环境较为安宁,主要以附近居民休闲活动为主,规划为花园绿地。南入口特色“大”字造型直径54m,栽植大叶黄杨近3万株,整体效果非常醒目(图04)。
   大剧院地处北京城市中心区,不设地面停车位,地下车库兼做天安门地区社会停车场使用。在大剧院南北入口附近设有临时停车港湾,方便观众和游客就近上下车。
    大剧院周边市政道路起伏,与人工湖高差较大,景观规划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处理地形,基本做到全园无障碍,保障游客安全游览。

     大剧院周边市政道路起伏,与人工湖高差较大,景观规划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处理地形,基本做到全园无障碍,保障游客安全游览。
   国家大剧院人工湖湖岸标高45.10m,西与石碑胡同路高差-0.68m到+1.43m;南与人民大会堂南路高差-0.71m到+0.3m,通过修建人工地形和缓坡通道,高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在石碑胡同路中段,由于绿地宽度最窄处只有0.91m,绿地内外路面高差最高达到1.27m,局部不得不加高挡土墙,并修建台阶来过渡。
   国家大剧院8.49万m²景观绿化用地内近1/3的区域建有地下构筑物,绿化所需覆土厚度南区最薄处仅有30cm,北区普遍不到70cm。
    规划通过抬高绿地增加种植土厚度,并堆造微地形栽植大树。绿地内普遍进行土质改良,为新栽树木生长打好基础。
    国家大剧院地表水主要依靠地表坡度自然排放。排水原则是红线外的雨水向外排,汇入市政道路雨水系统;红线内部雨水就近引入排水暗沟中,再通过专用系统排入市政管网。
    排水暗沟内径宽度0.4m,总长约1250m,设在环湖路外侧,单区段排水长度余310m,采取特殊措施避免因泥沙淤积阻塞。

     大剧院建筑内部装饰华丽,“兰花草”图案体现在天花、地面、墙壁乃至栏杆扶手等细部装饰中,处处彰显浓郁的中国特色。

    环湖路与剧院内部大厅、环廊等采用相同的铺装纹饰,内外呼应,唯材料简化,尺度放大。大剧院内外所用石材全部国产,集中展示中国丰富的矿藏资源。
    室外工程所用灰色花岗岩产自北京郊区,与人民大会堂西广场用料一致,避免道路两侧出现大的反差。
    除道路铺装、挡土墙外,还应用于建筑出入口及各种地上构筑物外饰面。对用量最大的环路广场铺装,设计将石材规格简化到300*900和300*600两种,大批量加工可以降低成本。
    贴面石、道牙石等要求采用弧型加工,密缝铺砌,展现精湛的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

     大剧院景观绿化在建筑外围构筑一道绿色屏障,使大剧院座落在森林之中,漂浮于水面之上。主体建筑造型简约柔和,环境设计亦追求流畅自 然,摒弃浮华。绿化设计主旨是营造绿色环境,突出主体建筑。
  绿化设计着重把握植物群落的整体效果,及与建筑设施的配合协调,绿化树种构成非常简单。
    乔木选择生长速度中慢型的油松、桧柏、臭椿交织出茂密丰富的林冠线。花木选择颜色淡雅的红叶李、珍珠梅,花开惊艳而不醒目。林缘以大叶黄杨满栽围合,施以柔和起伏的造型修剪,如云雾似波浪。
    规划绿地内现有树木大国槐、大桧柏等有条件的全部保留,新旧结合。植群郁闭后,将有效隔绝外部城市环境的不良干扰,并改善局部小气候。
    沿长安街远眺,大剧院掩映在高低错落的绿树丛中,随着树木自身丰富的景观季相变化,春花秋叶皆随时令自然呈现,精美无雕饰。
    大剧院新建人民大会堂西侧路绿化与人民大会堂现有绿化结合的很好,绿树依托、湖水倒映,令大会堂焕发出全新的面貌(图05-06)。
   大剧院规划北区广场林荫树选用栾树和油松,与长安街以北行道树呼应;大台阶种植池栽植美国海棠,分枝点高不影响人行;广场两翼绿地边缘种植2m宽的草坪带,在重大节日临时摆花装点气氛;北入口天桥是人民大会堂和大剧院的最佳取景点。
    天桥屋面荷载低、覆土薄,满栽小叶黄杨,局部利用地下车库轴心桶种植大银杏,遗憾的是,因后期施工调整,一些精彩的规划构想未能得以实现。

    大剧院南区景观设计配合古银杏树和休闲花园,定位为四季观赏、突出秋色。集中展示银杏、元宝枫、红叶李、玉兰、紫薇、玉簪等观赏植物,为北京金秋国庆增添一抹俏丽的色彩(图07)。
    大剧院南区景观设计配合古银杏树和休闲花园,定位为四季观赏、突出秋色。集中展示银杏、元宝枫、红叶李、玉兰、紫薇、玉簪等观赏植物,为北京金秋国庆增添一抹俏丽的色彩(图07)。
    国家大剧院景观绿化树种简约,但配植精细。同一树种,区分实土种植亦或屋面种植,置林中还是通道旁,对苗木大小、造型、分枝点高低等都有不同要求,务求完美。

     喷灌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电脑自控技术,自动探测土壤墒情,依据土壤含水量实施喷灌。此外,根据乔灌木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设计特别针对大乔木设置滴灌系统,做到一树一滴,实现全园全自动灌溉。

    国家大剧院夜景效果如梦如诗。
    静静湖水倒映苍穹,穹顶上星光闪烁与夜空交相辉映,天地合一。渐变的玻璃幕如同徐徐拉开的大幕,将内部璀璨的剧场展现在游客面前。为实现这样效果,必须降低环境亮度,景观规划按照北京城市相关规范的低值进行照明设计。
    除北入口广场外,场地大部分区域都只有最简单的功能性照明。灯具造型亦非常简洁,与主体建筑造性呼应。

 
 
结语

  大剧院整体建设过程中,业界内外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并延续至今。从建筑形象、建造位置到材料选择、景观风格等,无不见仁见智。就像大剧院“水上明珠”的建筑造型被喻为“水煮蛋”一样,大剧院的景观设计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大剧院景观设计方案是景观设计师与业主委员会、总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先生、中方建筑师四方共同探讨、研究确定的。对于大剧院整体景观风格大家拥有共识,虽然在一些细节设计上存在不同意见,经过沟通最终都能达成一致。中外合作项目源于设计师不同的文化背景,设计上出现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只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友好合作,就能携手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中国国家大剧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现代化文化设施,是中法两国友好的见证,是中国最高艺术表演中心,在中国及世界建筑史上都将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其他
 
 
版权及相关

  中国园林网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等)为《风景园林》授权转载,未经同意,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6438262
网络实名:中国园林 园林绿化 | 通用网址:中国园林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0502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