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艺术之岭南建筑
中国园林网古建频道>>
 

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的性格喜爱一种轻颖、活泼的生活,同时更喜爱户外活动。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繁重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总的来说,希望建筑轻巧、活泼、自由。建筑体型做成轻巧,有下列一些手法,如:建筑不对称的体型体量、线条虚实的对比。多用轻质通透的材料、以及选用通透的细部构件等。岭南建筑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喜爱用比较明朗的浅色淡色,同时又喜欢用青、蓝、绿等纯色作为色彩基调,这些都能使建筑物减少重量感,从而造成建筑外貌的轻巧【详细】

 
 

 著名建筑学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邓其生教授认为,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特殊地区性建筑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是由于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史人文哲理思想和民俗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促成的,岭南建筑风格是在发展变化的,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岭南建筑。对于岭南建筑的历史地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会长杨鸿勋研究员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岭南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详细】

岭南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问题
岭南建筑文化的承传问题

岭南建筑文化颇具江南特色到兼具中西方建筑风格,它在历史中经历了数次变化,最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如今,钢筋水泥铸成城市千楼一面,时代呼唤岭南建筑文化重新焕发本土风味。岭南的建筑园林有着江南园艺的风格,却又不同于江南园林水榭亭台的精致;有着西方欧式风格的影子,却又不同于教堂的典雅端庄,作为中国人在建筑中最喜欢雕刻的龙凤,在岭南的建筑中却无法寻觅。【详细】

古代的岭南处于中原文化影响的边缘地带,其文化属于少数民族的百越文化范围,不完全从属于华夏文化,但是受到楚文化圈和吴越文化圈的影响。可以认为岭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夷夏”文化交锋形成的混合体——既有中原文化特点,又有百越文化余韵。礼乐教化是古代中原文化的基础。“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入中国则中国之”,以文化先进与落后来区分华夏与少数民族【详细】

 
岭南古村保护才好有未来
岭南古村保护好才有未来
岭南古村保护好才有未来
 

广州古村文化发展“引擎”

沙头千载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岭南文化,在今天依然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如今,走在沙头的乡间,可看到一间间古旧祠堂掩映在郁郁芭蕉树后、紧偎在小桥流水旁 【详细】

 

陈家祠着手扩充建新馆

风波刚过一年,陈家祠或将再次大动土木。据该馆相关负责人透露,陈家祠规总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扩增后陈家祠建筑面积将增两倍多,项目经费预计近6亿元【详细】

 
 

1989年,建筑评论家艾定增先生从八个方面概括了“岭南派”的主要特征:(1)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授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的建筑群,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2)追求意境,力臻神似。广东人在每一种艺术创作中都刻意追求岭南特色,建筑创作也一样,追求意境,立意在先,处处体现出中国的岭南的情调和神韵。【详细】

岭南派建筑风格

岭南派建筑风格

让岭南建筑守住岭南印记

让岭南建筑 守住岭南印记

岭南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由于岭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因而成为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交流的窗口。海洋给岭南带来商业和开放的优势,使岭南人逐步形成开放革新、兼容并蓄、务实求变的心理,其特点反映在建筑上也是多元性的。【详细】

岭南开发迟于中原等地,而民间工匠的建筑技术主要靠私授,因此对岭北先进技术有传播过程的时差。一些珍存的古建筑,在细部结构上至为难得地保留了前代的古制;一些迭经重修的古建筑较好保留了古制。广州南海神庙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以后重建,尚可考见唐代坛庙的布局遗制。【详细】

历史上,岭南建筑因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与“京派”、“海派”建筑三足鼎立,蜚声海内外。随着城乡建设事业大刀阔斧地推进,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目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日前广州百岁老楼——“署前楼”既有中式建筑特点,也有民国建筑所特有的西式风格,是一座典型的岭南特色建筑。【详细】

 
岭南泰安楼世界客属家园的建筑奇观
岭南写真:泰安楼世界客属家园的建筑奇观
岭南写真:泰安楼世界客属家园的建筑奇观
 

岭南建筑“旋梯楼”陈廉伯公馆

陈廉伯公馆位于广州荔湾区龙津西逢源路沙地一巷36号,属独立式的楼宇建筑,坐东朝西,有法式的半地下室,有利于防潮和防止虫蚁等对人居部分的干扰,沿石梯上首层建筑,突显楼房主人的身份高贵不凡 【详细】

 

江浙与岭南民居融合的实乐古村

实乐村原名石螺村,旧时村中有一神似螺蛳的大石,石上有一清水塘,塘中蜗螺满布,遂取名“石螺村”。现在的“实乐村”一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宣传新三民主义和民族团结,由当地人所题写,其意为【详细】

 
 

岭南建筑经典之岭南园林建筑>>

广州的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代表。岭南园林建筑兴起于明代,后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与苏州园林齐名。现存的佛山的梁园、东芜的可园、顺德的清晖园和番禺的余荫园(余荫山房)合称广东四大名园,是岭南园林建筑中的佼佼者。此外,到广州解放前已有诸如文塔花园、晚景园、唐荔园、清华池馆、环翠园、荔香园、海山仙馆等一大批明清时代的名园。然而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这些名园大多已荡然无存,已成陈迹,只留下文献书画的记载。广州除余荫山房和小画舫斋两处清代园林建筑外,现存的园林建筑多是如泮溪、北园、南园等几家现代园林建筑【详细】

 
 

文物保护级岭南经典建筑

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陈家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占地面积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中轴线,通过青云巷、廊、庑、庭院,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聚贤堂位于书院主体建筑的中心,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名家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详细】

广东锦纶会馆

广东广雅书院旧址

广东开平碉楼

 
 

佛山祖庙:独具岭南传统建筑神韵

据方志记载,该庙“历元至明,皆称祖堂,又称祖庙,以历岁久远,且为诸庙首也”。其庙貌气魄宏大,殿阁巍峨,雄伟壮丽,楼亭叠翠,通透玲珑,独具岭南传统建筑的神韵。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体建筑沿南北纵轴线排列,由南至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和庆真楼,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紧凑而错落有致,其建筑结构既有民族风格又别具岭南特色,主体建筑的檐柱和地面多用石材,斗拱梁架多式多样,以正殿最为典型,梁架举折平缓,保留着已少见的宋代特点;建于明代的四柱三间三楼式灵应牌坊,是广东现存最雄伟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牌坊 【详细】

 
岭南民间建筑之沙河古镇
沙河古镇

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西城楼

现存的实乐村古建筑群,多为清代早中晚各期风格的建筑群体,整个村落呈方形布局,建筑风格融合了江浙民居和岭南民居的特性,全村面江而居,如同一座小城【详细】

 

广东第一巷——珠玑巷

珠玑巷是一个具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巷,得名于唐敬宗年间,是广东省仅存的宋代古巷古道。它北起凤凰桥,南至驷马桥,全长一千五百多米,全部用鹅卵石铺砌而成 【详细】

 

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归水桥与南韵馆

座落在“蘩文馆”的西南方。南韵馆又叫岭南戏馆,是一座独具岭南风韵的建筑。南韵馆正门宽40多米,高18米多,后端是楼式古戏台,长15米多,高1米。【详细】

 

中国园林网古建频道|编辑:何光群
园林网古建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文化的早熟和礼制的观念导致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和形式单一,岭南派建筑也没有继承岭南传统建筑的文脉,沉默中的岭南派几乎已被淡忘。作为一方的典型建筑文化,岭南建筑只有获得更多关注重视,去不断去深入发掘才能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电话:0571-86438262
网络实名:中国园林 园林绿化 | 通用网址:中国园林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05029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 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